低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在肺真菌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8 03:05赵学会张心怡
江西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真菌病球菌低剂量

赵学会,张心怡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放疗中心;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昌 330006)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是指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IPFI发病率正逐年增加[1]。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误治。目前肺活检病理仍是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资料早期、正确的指导抗真菌治疗将大大节约医疗卫生成本,改善IPFI患者的预后。近年来,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不断成熟,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弥补了电子支气管镜活检的不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接受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肺活检技术的30例肺真菌病诊断病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接受低剂量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肺真菌病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 26-71 岁,平均(56.14±11.06)岁,住院时间(14.4±8.6)d。所有病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均阴性,其中18例(60%)存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分别为糖尿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3例),使用>3周糖皮质激素(6 例),服用免疫抑制剂(1 例),化疗史(1例)。本研究中24例(80.0%)存在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6例(20.0%)缺乏任何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检查,影像表现多样(见图 1)。

图 1 A、B、C、D:小片状及斑片实变影及团片影;E、F、G、H:坏死性空洞;I:薄壁空洞及空气新月征;J、K、L:单发或多发结节、晕征、磨玻璃影。

1.2 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以及实验室结果等必需资料均保存完整,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通用设备有限公司(GE 公司)的 Discovery CT590 RT,16排大孔径螺旋CT机;采用意大利GALLINI生产的一次性半自动活检装置(同轴定位穿刺针),规格型号:NS18/16 18G×16cm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穿刺前均行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及胸部CT平扫增强,签署知情同意书。肺穿刺定位使用GE公司的Discovery CT590 RT 16排大孔径螺旋CT机,采用局部低剂量扫描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 50-70mA,扫描螺距 0.938:1,扫描床速9.37mm/rot)。根据术前CT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病变部位,患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可采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于患侧皮肤表面放置定位标记物,扫描范围根据病灶大小上下扩展约2cm进行平扫扫描,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评价肺部病变情况。在避开肺大疱、大血管的前提下,以穿刺的路径最短,损伤肺组织最少为原则,利用CT上的激光定位线选择最佳穿刺点和入径,测量进针的深度和角度。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18G自动弹射穿刺活检枪(带切割槽)进行切割活检,进针后行CT扫描,以确定针尖是否于所穿刺病灶内,如偏离可进行调整。根据病灶大小可选取10mm或20mm弹射深度获取病变组织2-4条,用10%的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及特殊染色检查(包括六胺银染色、抗酸染色、过碘雪夫酸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等)。穿刺结束后常规行CT扫描靶层面及其上下层面,以观察有无气胸和出血发生。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关于IPFI的确诊标准。所有病例均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或者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真菌培养阳性(不包括支气管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阳性),但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穿刺活检病理未见肺组织为穿刺不成功,若穿刺病理见肺组织或仅见坏死组织、肉芽肿病变均判断穿刺成功。本研究中30例均为一次性成功取材,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100%。

2.2 穿刺结果 所有病例中,28例经穿刺活检病理结合特殊染色直接确诊(见图2),但其中2例仅提示真菌感染,未明确特异病原体,其余26例明确了感染病原体,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86.7%,诊断时限为送检后1h至1周。确诊的肺真菌病分别为:肺隐球菌病19例,肺曲霉菌病4例,肺接合菌病(倾向毛霉菌病)2例,肺马尔尼菲蓝状菌病1例。2例未确诊,1例提示肉芽肿性炎,经氟康唑治疗有效,临床诊断肺隐球菌病,另1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肺毛霉菌。

2.3 穿刺并发症 3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过程均较顺利,3例(10%)出现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经吸氧及卧床休息后复查胸片气体吸收;5例(16.7%)出现少量咯血,无需特殊处理,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

图2 A、B:分别染色为紫红色、深棕色的真菌孢子(PAS×40、六胺银染色×40);C:特征性45o分枝树枝状或鹿角状曲霉菌丝(PAS染色×40);D:多核宽大而无分隔,分支不规整有一定角度的接合菌(毛霉菌)菌丝(PAS染色×200);E:多核巨细胞胞浆里见染色呈黑色的圆球形带厚荚膜的隐球菌(银染×200);F:圆形透亮的隐球菌孢子(荧光染色×400)。

2.4 CT扫描辐射剂量 所有病例单次低剂量CT扫描层数为7-15层,其影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影像对比差异不大,能够满足穿刺定位要求。单次容积扫描CT剂量:容积CT质量指数(CTDI vol)4.09-8.06mGy,长度乘积(DLP)20.75-80.33mGy/cm;总有效剂量(Total Exam DLP):62.25-240.99mGy,与常规120mA扫描参数相比,每次扫描辐射降低幅度达41.7%-58.3%。

2.5 治疗及预后 26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特殊染色明确感染病原体,针对目标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治疗,随访复查病灶均吸收好转。

3 讨论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3]。肺真菌病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毛霉菌)引起。国外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条件性致病真菌曲霉占第1位(57%),其次是隐球菌(21%)及念珠菌(4%)[4]。本研究30例肺真菌病患者中,隐球菌感染达66.7%(20例),居首位,其次是曲霉菌13.3%(4例),第3位为毛霉菌10%(3例),与国内外报道的病原谱略有差异。这可能与肺曲霉菌或毛霉菌病变常累及支气管,更多的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而无需接受经皮肺活检相关。由于肺穿刺活检的取材过程仍为有创性操作,故对肿瘤化疗、血液系统疾病等血小板减少及病情危重患者难以实施,也大大限制了肺曲霉病病例的入选。同时,肺隐球菌病尽管胸部CT表现多样,无明显好发部位,两肺各叶均可受累,但一般多见于右肺下叶、肺野外带、胸膜下端,常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贴表现[5,6],临床上更适合优先采取经皮肺活检的方法获取组织病理诊断。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隐性感染及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不断增多,统计数据显示约1/3的隐球菌病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7]。本研究仅60%病例存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40%为免疫健全人群,因此更多的肺隐球菌病例被纳入了研究当中。

真实世界里,无论肺曲霉病或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不具特异性,误诊率和误治率高,给临床诊疗带来极大的困扰。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感染学组发表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分为拟诊、临床诊断及确诊三个级别[3]。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病变组织不易获取,因此达到确诊级别难度大,大多肺真菌病诊断仅仅停留在拟诊或临床诊断层面。早在1883年Leyden首次对3例肺炎患者成功实施了经皮穿刺针吸活检肺组织检查[8]。近年来,CT引导技术不断成熟,穿刺针不断改进,经皮肺活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肺癌的诊断穿刺,肺部真菌感染的病灶多位于下肺周边,且多发,穿刺活检技术难度不高。本研究中30例患者接受低剂量CT引导的肺穿刺活检术,均取材满意,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28例1次活检便获得确切的诊断,26例明确了特异性病原体,诊断敏感性为93.3%,特异性86.7%,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总体为26.7%,其中咯血16.7%,气胸 1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10]。 此外,如果术前合理分析临床、影像特征,术后同病理及微生物室充分沟通,针对性选择肺组织特殊染色方法,可以实现部分真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本研究中最短者诊断时限仅为送检后1h。因此,对肺真菌病的确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理想的取材手段,借助影像、病理、微生物等多学科协作,可以实现IPFI的早期诊断,乃至快速诊断。

由于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需经历多次的CT扫描,随之带来的受检者接受辐射剂量的潜在危害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如何在辐射剂量与穿刺图像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即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CT图像引导辐射剂量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关注与研究的焦点[11]。近年来研究发现,低剂量CT引导下进行组织穿刺活检或实施消融等治疗,既降低辐射剂量,也满足了临床操作的需求[12,1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局部低剂量CT扫描(50-70mA),与常规120mA扫描参数相比,每次扫描辐射降低幅度达41.7%-58.3%,其影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影像对比差异不大,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穿刺调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放射剂量,保护受检者。因此对于临床难以确诊的肺真菌病,若不存在操作禁忌症,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真菌病球菌低剂量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焦作某医院中段尿分离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