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共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销售计划3579.8万吨,实际成交587.2万吨,成交金额99.2亿元。与6月份相比,成交量减少709.3万吨。
一、玉米成交282.2万吨,成交均价1678元/吨。7月国家临储玉米成交282.2万吨,较6月减少564.4万吨,减幅达66.7%;成交率17.8%,下降35个百分点;平均溢价15元/吨,下跌6元/吨。各主产区玉米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成交量较6月分别减少255.6万吨、143.1万吨、122.3万吨、43.3万吨。7月玉米成交均价1678元/吨,较6月略涨2元/吨。7月国家临储玉米成交量大幅缩减,成交均价相对平稳,主要原因:一是玉米市场供应宽松。一方面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集中出库,市场供应增加;另一方面G20大阪峰会后,中美重启经贸磋商,贸易商担忧替代谷物进口增加,积极销售玉米库存。二是玉米需求仍较疲软。受非洲猪瘟影响,养殖端对饲料需求不旺,玉米消费量减少。三是受玉米生产成本支撑,叠加玉米中远期供求相对偏紧的预期,玉米价格相对平稳。7月共有346家企业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买进临储玉米,较6月减少329家。
二、小麦成交13万吨,成交均价2054元/吨。7月小麦成交13万吨,较6月减少2.2万吨。分地区看,湖北、安徽7.5万吨不完善粒超标小麦全部成交,河北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较上月持平略增,其他主产区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分年份看,2012、2013年产小麦由于底价下调,9.3万吨全部成交,占成交总量的71.5%;2014-2018年产小麦成交较清淡,主要是目前新季小麦已经大量上市,面粉加工企业转向购买新小麦满足加工需求。7月共有52家企业买进小麦,较6月减少10家。
三、稻谷成交287.5万吨,成交均价1663元/吨。7月稻谷成交287.5万吨,较6月减少96.8万吨。其中,定向邀标稻谷77.6万吨全部成交,竞价销售稻谷成交209.9万吨,成交率16.8%。分年份看,2014-2015年产稻谷由于性价比较高,成交187.5万吨,占成交总量的89.3%;2016-2018年产稻谷成交较少,企业采购意愿不强,主要是销售底价相较于地储稻谷没有价格优势。近期湖北省2016年产地储中晚籼稻底价为1800元/吨,2017年产中晚籼稻销售底价2200元/吨,四川2017年产地储中晚籼稻成交均价2087元/吨,均低于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销售底价。稻谷“去库存”工作开展两个月来,成交量逐渐回落,大米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下降,主要原因是陈稻谷市场供大于求,且新季早籼稻陆续上市,企业普遍采取以销定购、择优适量采购等灵活策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政策性稻谷将维持较低的成交量。7月共有559家企业买进政策性稻谷,较6月减少311家。
四、大豆成交4.5万吨,成交均价3009元/吨。7月临储大豆成交4.5万吨,较6月减少35.4万吨。其中,内蒙古成交3.3万吨,较上月减少12.1万吨;黑龙江成交1.1万吨,较上月减少23.4万吨。7月大豆成交均价3009元/吨,较上月下跌53元/吨。7月共有16家企业买进临储大豆,较6月减少39家。
截至7月底,今年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成交政策性粮油3219.3万吨,同比减少4362.9万吨。其中,玉米成交1817.7万吨,同比减少3982.7万吨;小麦成交242.7万吨,同比减少419.8万吨;稻谷1103.6万吨,同比增加119.6万吨;食用植物油成交11万吨,同比减少21.3万吨;大豆成交44.4万吨,同比减少58.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