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共一仓粮 共端一碗饭—沪苏浙皖合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粮食产业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19-10-11 06:54李雯雯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三省长三角储备

文/李雯雯

长三角地区,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粮食需求最集中、粮食产销和粮食流通最活跃、应急保障任务最重的地区。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沪、苏、浙、皖四地发展合作水平,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切实保障长三角地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8月2日,第十四届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发展与合作会议在上海市召开。三省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积极主动把握历史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共商粮食和物资发展与合作大计,共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粮食和物资安全共同体,合力推动长三角区域粮食产业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合作共建:区域联动 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正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探索创新跨区域粮食和物资优势互补协调机制,进一步聚力推进仓储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经济市场一体化、应急保障一体化,提高粮食经济集聚度、物流区域连接性和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效率,携手推动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储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具有人才、技术、管理、资本、资源和市场等多重优势,三省一市各具特色,经济互补性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罗守全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合作,三省一市区域粮食市场深度融合,省际间粮食流通更加顺畅,粮食产销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产销合作关系更加巩固,地方储备异地代储稳步推进,储备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政策措施协调更加高效,信息资源共享更加便捷,长三角粮食发展和合作机制影响力日益扩大,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解决好长三角粮食问题,不仅事关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大局,意义重大。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在第十四届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发展与合作会议上表示,推进长三角粮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率先转变粮食发展方式,解决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创新粮食安全保障制度设计的战略任务,也是切实稳住“三农”基本盘,全面提升长三角全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以合作为基础,才能实现共赢发展。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殷欧表示,三省一市要在战略规划、应急保供、仓储物流、数据信息、产业经济、人才科研等多方面,深化分工合作,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形成“3+1>4”效应。要在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大虹吸效应,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等,继续向长三角地区集聚。还要发挥好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枢纽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先行先试,形成经验,对内辐射中西部地区更好发展,对外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浙江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直接受益者,积极抓住机遇、主动配合,共同推进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储备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周维亮倡议,三省一市在建立完善长三角粮食合作与发展平台、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区域应急保障协同机制、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协同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扬长补短,使优势更优、长板更长、短板补长,真正实现长三角粮食和物资保障“共建、共治、共享”。

区域共治:合作潜力大 构筑安全保障网

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2.2亿,占全国的1/6,是粮食需求最集中、产销流通最活跃、粮食产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既有粮食产区,又有粮食销区,互补性强,这一天然优势决定了三省一市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统一的物资储备体系等任务十分艰巨,这些更需要三省一市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流,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长三角地区是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粮食缺口最大、应急保障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粮食和物资储备在长三角地区‘保安全、守底线’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机构改革职能拓展,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夏春胜说。

在共治粮食安全管理方面,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伟峰认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异地监管,让“远程监管”与“属地化监管”相结合,还要进一步探索粮食质量信息协同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储备粮粮食收储安全预警、处置机制以及粮食安全风险防控手段,对长三角地区的粮食安全进行科学建成、预警。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万士其在谈及区域“共治”时指出,要坚持生产与流通并重,不断提高皖、苏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能力和沪、浙粮食流通能力,坚持守底线与强实力并重,强化粮食宏观调控,鼓励和支持沪、浙粮食企业充分利用皖、苏粮食主产区生产、仓储、物流、成本等优势,发展“订单粮食”,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皖、苏粮食企业进入沪、浙粮食市场,建立粮食储加销基地,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在粮食安全地方立法、市场监管、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合作,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企业相互通过投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实现联创发展,共赢发展。

第十四届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发展与合作会议现场 李雯雯/摄

资源共享:破除壁垒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2006年首届长三角粮食发展与合作会议召开以来,长三角地区粮食部门围绕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发展热点、粮食安全保障难点以及粮食工作共同关注点等主题,组织开展深入研讨交流。目前,随着机构改革的完成,粮食发展与合作会议开始由粮食拓展到了物资领域。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阚明清在会上建议制定“长三角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中长期发展规划”,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多层次的交流机制,消除行政分割对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合作的限制,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工作效果。

万士其则提出要通过打造“三个共享平台”,促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打造区域粮食共享平台,及时沟通交换双方粮食生产、流通、市场行情、产品质量、政策等方面信息,努力实现粮食信息资源共享;其次要打造人才培养共享平台,充分利用长三角中高等粮食专业教育资源,采取“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班”方式,支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最后要打造质量检测共享平台,进一步整合长三角粮油质量检测资源互相认同检测结果,形成分工合理的粮食质检链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油。

为进一步突破区域行政壁垒、拓展发展与合作领域、建立长效高质的发展合作机制,此次会议建议:一是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厚植共性根基,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在区域储备体系、体制机制、监管方式、宏观调控、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改革与转型,建立起统一协调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的共性本底和根基。二是以创新驱动彰显个性促进互补,结合长三角地区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加强创新协同、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基础上,打造各自特色亮点,形成交相辉映的创新格局,培育壮大总体创新动能。三是以分工合作良性竞争迸发活力源泉,要在战略规划、应急保供、仓储物流资源、数据信息、质量安全监管、产业经济、人才科研等多方面深化分工合作,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四是要在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大虹吸效应,吸引国际国内粮食和物资的先进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等继续向长三角地区集聚。

本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共建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安全共同体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方案》,即坚持创新驱动、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加强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战略协同,建立区域粮食和物资应急保供协同机制,构建数据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进粮食质量安全联合监管,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完善长三角合作交流机制,共同推进长三角粮食和物资安全共同体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此外,三省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签订了《关于共推长三角地区粮食和物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在完善合作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强化执法协作、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

猜你喜欢
三省长三角储备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区域联动护流域
豪华的龙舟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