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春芝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二语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学习,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是复杂的人文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第二语言是一项全新的体验,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自身产生的冲击,还会感受到个人情感的不协调[1]。曾有心理语言专家发现人在从事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质量与成功的因素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情感因素是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力不亚于认知能力。有研究学者发现,即使接受相同的语言教学学习第二语言,最终的学习水平也会参差不齐[2],因此得出结论,心理障碍或者说是情感因素就像一堵墙,阻止了对新语言知识的大量吸收,只余下部分被学习者的大脑接收。如果没有这堵墙对知识产生拦截,丰富的、可理解的知识就会源源不断地被人的大脑吸收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知识量大幅度提高,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可引入这种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及其他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减少情感障碍,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质量提升。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情感因素能够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比较常见的情感因素有动机、焦虑、自信、和态度等等。以下针对这些影响语言教学的情感因素展开分析。
动机是能够通过激励人从而产生实际行为的动力原因和力量,是激发性行为的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学者将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学习动机和结合型学习动机[3]。工具型学习动机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才产生学习的动力;结合型学习动机是指对目标团体文化产生兴趣而想去了解,以及融入团体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言是基础,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习俗以及生活方式都要包容接受。九十年代的学者根据动机的内外因素简单划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4]。外在动机是受到如考试、领证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短时期内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目标;内在动机则是由于内部因素的推动,对第二语言产生的兴趣以及渴望,长时间的发挥作用并引导成功。以上学者都是从不同的方位去研究理解学习动机,多方位的去了解动机能够使学习者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在有动机的前提条件下,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遇到困难能依靠自己的毅力克服,在达到学习目的之前决不罢休。再观察无动机的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学习成为一种负担以致效果较差。是学习产生动力的主要因素有学习上获得成就与嘉奖、社会文化的传播、学习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学习者希望探索新的世界、提升自我价值以及通过考试领取毕业证书等方面。在当下,大部分学习者以掌握外语学习为工具来解决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解决社交问题,外语教师可以从这方面着重思考,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生动地、有较强说服力地引领学生对学习的感受,突出学习的内在价值,使学习者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自身动力。
有语言学者认为焦虑可能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最为妨碍的情感因素,伴随着不安、忧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使学习者产生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5]。学习环境或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和惧怕失败的心理负担等等情况都会使学习者产生焦虑的情感因素。有研究显示,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与语言习得质量成反比关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产生的焦虑情绪越少所吸收掌握的语言知识越多。Ellis语言学家将焦虑情绪分为情景模式、状态模式和气质模式三种类型,详细的解释了三种类型的焦虑情绪的含义,同时引申出根据作用划分可将焦虑分为阻碍式焦虑和促进式焦虑[6],顾名思义,由于语言学习中遇到困难使学习者产生逃避放弃的想法,知难而退,无法完成目标的是阻碍式焦虑;促进习得者克服困难,愈挫愈勇,不畏挑战新的学习内容,是促进式焦虑。在课堂中教学质量会因产生焦虑情绪而对事倍功半,学生在焦虑的同时变得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过分的忧虑还会耗费学生记忆与思考的精力,课堂学习能力严重下降。所以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一些措施消除学生的焦虑,比如在和学习者进行沟通或对使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与用词,增加正面能量词语的使用量,切勿使用歧视性词汇,用鼓励代替批评,使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成就感和安全感,有利于语言知识输入与融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在此基础上,也不能使学习者过于放松,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压力并促使学习者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总结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在具有安全感的基础上,安排适当的难易内容调节学生自身的情绪管理,转压力为动力。
自尊来源于个人对自我价值高低的评估,也是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就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像第二语言学习这种耗费时间较长的则需要持之以恒的自信心。心理学理论表示,自信心是组成成功拼图中重要的一块,在拥有足够的自信心的基础上,智力和其它因素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自信的学习者对学习充满兴趣,不怕犯错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新语言知识。在课堂上,充满自尊和自信心的氛围能够促使学习者发挥自有的认知能力。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出现错误的地方,采取宽容的态度进行指导,避免言语过激,指导用力过度,才能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产生的负担,对其培养足够的自信心,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自发主动地学习。
Krashen教育心里学家认为学习外语的质量与成功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关[7]。按照性格特征分为外向型学习人群和内向型学习人群,不同性格的学习人群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时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从字面上看来外向型学习人群仿佛更容易吸收掌握新知识,但研究结果显示,外向型学习人群的学习者有较高的自尊要求,更为习惯独立整体,对语言形式的不注意吸收的的知识较为凌乱,缺乏独到的见解;而内向型学习人群由于自身强大的内在人格力量,对语言知识能够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学习,十分有利于学习,但是这类人群不容易融入团体,实践机会较少,且容易产生焦虑。所以教师面对不同性格学习人群应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使不同性格类型的虚席人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并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帮助学习人群克服自己的短板,在学习能力上更进一步。
态度指所持不同语言的说话人对别人的语言保持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所持语言的一种态度,与第二语言习得紧密相连。学习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态度是情感行为在学习上的偏向,能够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最终质量。有语言学家表示,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保持着否定和内心拒绝的态度,就会很明显的自我产生焦虑情绪,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排斥,直接妨碍了二语习得的可能性;与之相反,当学习者保持接受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语,那么对知识的接收效率就会提高,有利于二语习得。总结得出,学习者对学习二语的投入程度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态度,不排斥、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效果更为明显,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抗压能力,心里负担小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往上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先帮助学生端正他们的自身学习态度,和学生沟通交流和学习有关的趣事,有效促进第二语言习得。
前文介绍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相关影响,所以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如果能自发的调动积极情感,那么就会发现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新知识的接收将畅通无阻。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能够激励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巨大潜能以达到目标。兴趣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当面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时,人会变得思维活跃并富有想象力和记忆力。在学习者面对繁杂的学习内容时,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情感,在遇挫时能够自发正确的处理自己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习语言时不会感受到排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前提条件下,学习者可以适当的对自己所犯错误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适当的宽容自己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某些外部或者内部因素影响下,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的兴趣可能会发生变数,这时学习者需要自己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好自己,对于阻扰条件进行排除,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学习者能够灵活运用二语进行自由沟通的环境称之为轻松的语言环境。处于这种环境内的学习者不会感受到压抑与拘束,身边还有其他语言学习者一起讨论交流,在这活跃的氛围下,学习者们会不断产生探索新知识领域的渴望。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学习者能够更为容易地进行二语习得,对表现自己语言的运用能力时也不会露怯,敢于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语言技能。从学习者的角度上分析,应该多注意和教师的沟通,不仅是语言方面,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沟通,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使自己融入团体,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不断的改进自己,不断地接触大量的学习资料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如教学视频、音频等,接触更为纯正的二语发音,增加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后的反思能够带给学习者相关的学习经验。在二语习得中,尤其是学习者正处于低迷时期,学习者对自我的评判可能会产生否定、自我责备等消极情绪,在这种情绪支配下的学习者往往都不能平静下来,去找出自己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哪些操作存在问题,更无法对自己的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于的措施解决和改进,对学习就没有所谓的反思。美国教育家称,大部分的学习者都不知道如何把反思当作一种学习工具[7],他提出建议,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与教师交流来进行学习反思,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养成在学习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能否改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态度是否端正,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以及心理环境。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能够使学习者不断进步。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对自己的错误评估会使学习者产生消极的情绪,正确的自我评估则会减少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正所谓自我评估,这需要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教师在这过程中不需要参与[8]。有效的进行自我评估,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而不是再强调学习的结果,有效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地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以及竞赛,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找出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对其具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教师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兼顾学生的情感因素,熟悉情感因素的相关知识并充分认识到其对学习的影响,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同时在学习中给予一定的鼓励,适当降低学习负担培养信心,以提高学习热情,并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面的情绪感受,打破心理障碍的墙壁,提高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与动力,促进语言学习能力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