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孙 涛
(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新疆 伊宁 835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高致残性成为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负担和挑战。它在中医学上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入里,闭阻经络,使机体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胀疼痛,屈伸不利,甚至导致关节畸形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因此缓解关节症状是治疗RA的首要治疗选择。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且单一治疗疗效欠佳,故本研究选择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荨麻酊剂,观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以期初步明确荨麻酊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
1.1 一般资料:收集就诊于伊犁州中医医院门诊的患者。共收集病例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患者病情诊断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治疗组男5例,女25例,年龄28~64岁,平均(48.7±13.4)岁。对照组男6例,女24例,年龄25~64岁,平均(47±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两联方案。甲氨蝶呤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1020644)7.5 mg,每周1次口服,逐渐加至12.5 mg,柳氮磺胺呲啶(生产厂家: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1020450)500毫克/片。用法:第1周0.5 g,1天2次,第2周0.5 g,1天3次,第3周1.0 g,1天2次,维持2个月。如关节疼痛评分达到6分以上,临时加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80297,75毫克/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荨麻酊剂外涂的疗法,1天2次。发现过敏者,应立即终止试验,予以对症处理,告上级医师,并予详细记录。两组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合并用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一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及可能有治疗作用的方法如针灸疗法等。治疗前后,早晨空腹9:00时抽取。每次抽取静脉血5 mL,抽取标本后将其在离心机中离心后取血清冷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检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症候积分<30%)。并对比两组患者Rf、ESR、CRP指标变化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各数据都以SPSS19.0处理,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检测,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为8、12、8、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疗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为3、10、10、7例,有效率为76.6%,P=0.001,χ2=7.082。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对比:治疗前,治疗组的Rf、ESR、CRP分别为(158.9±80.6)IU/L、(82.5±22.9)mm/h、(35.1±19.2)mg/L,对照组的Rf、ESR、CRP分别为(158.0±81.2)IU/L、(83.1±23.2)mm/h、(34.8±18.6)mg/L,对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Rf、ESR、CRP分别为(84.9±30.7)IU/L、(38.8±19.7)mm/h、(13.8±10.5)mg/L,对照组的Rf、ESR、CRP分别为(82.7±31.9)IU/L、(55.2±20.9)mm/h、(22.6±11.4)mg/L,P>0.05,P=0.001,0.002,治疗组和对照组RF对比不显著,ESR、CRP对比有显著差别。
类风湿关节炎全世界均有发病,其患病率为1%,我国的患病率也已达0.32%~0.36%。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它在成人中发病率较高,每10万成年人口中有20%~40%的发病率[3]。而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不可逆的骨关节病变,甚或是关节畸形,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给政府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缓解患者关节损伤带来的痛苦、活动能力受限等症状,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延缓或停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常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水杨酸类、吲哚醋酸衍生物、昔康类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慢作用抗风湿病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肽、硫唑嘌呤、柳氮磺吡啶等,其作用特点为疗效起效较缓慢,对缓解疼痛的作用差,抗炎效果持久[4]。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对RA疾病发病机制的逐渐深入的认识,有着比传统药物更具有专一性的方法产生,如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基因治疗、光动力学疗法(PDT)等。但是,这些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且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短期内很难应用于临床。
荨麻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木脂素类、甾体类、萜类、脂类、有机酸与有机酸酯类化合物,具有活血、祛风、镇静、疗疹、抗炎消肿的功效,可减轻或减缓炎性反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精神不安,荨麻疹,白癜风等病。民间以荨麻的地上部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荨麻疹等。李晓红等报道了粗根荨麻水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前列腺E2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COX-2mRNA表达[5-6]。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治疗组患者使用荨麻酊治疗,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ESR、CRP水平显著降低,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荨麻酊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价格较低,方便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