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
摘 要:桂林抗战文化是优秀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且具有广西特色。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对打造桂林特色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在分析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桂林抗战文化;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6-0019-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程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桂林抗战文化是优秀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教师要充分挖掘桂林抗战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将其有机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桂林抗战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作品及桂林抗战文化作家作品分布情况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革命文化作品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分布进行了梳理。整理发现,有关革命文化的作品体裁多样,散文、小说、杂文、词、抒情长诗、报告文学和演讲词均有涉及,这些作品所表现的革命文化精神也各不相同。散文如必修一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巴金的《小狗包弟》,分别揭露了“三·一八”惨案背景下北洋军阀政府的罪行和对人性的批判和反思;小说有必修三鲁迅的《祝福》,批判封建礼教与国民劣根性;杂文有必修四鲁迅的《拿来主义》,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政策,并指出应批判性借鉴外来文化;词有必修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抒情长诗有必修一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报告文学有必修一夏衍的《包身工》,讲述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演讲词有必修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前者呼吁民族平等,后者赞颂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在上述革命文化作品中,与桂林抗战文化相关的作家作品并不多,只有巴金的《小狗包弟》、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夏衍的《包身工》三部作品,可见高中语文教材对有关桂林抗战文化的课程资源并不多。
二、桂林抗战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虽然高中语文教材缺乏有关桂林抗战文化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桂林抗战文化没有积极意义。为了探究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笔者对桂林市中山中学高一(3)班55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兴趣与对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态度。经过对55份有效问卷的分析统计,得出以下数据:45%的学生对桂林抗战文化非常感兴趣,55%的学生觉得兴趣一般或完全不感兴趣;7%的学生对桂林抗战文化了如指掌,80%的学生略知一二;91%的学生认为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见,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桂林抗战文化的了解不够充分和深入,具体表现为兴趣不浓厚、传承意识薄弱,这不利于桂林抗戰文化的传承;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体现了学生对桂林抗战文化的学习需求,以及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桂林抗战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桂林抗战文化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对桂林抗战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桂林抗战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之一。教师应聚焦本土革命文化,发挥桂林本土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桂林抗战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增强民族认同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树立责任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笔者就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1. 组织课外实践,激发参与兴趣。桂林抗战文化的丰富内容及其地域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如参观国防艺术社旧址、《救亡日报》的桂林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等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在此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该艺术馆由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主持筹建,教师可借此机会为学生介绍欧阳予倩生平及作品,如《可爱的桂林》《流寇队长》《钦差大臣》《忠王李秀成》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艺术馆中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进一步接受桂林抗战文化的熏陶。这既可以拓宽高中生了解桂林抗战文化的途径,又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本地革命文化的学习兴趣。
2. 重视文化拓展,提升传承意识。学生在学习革命文化相关资料时,常常难以理解革命时代的文化思想。因此,教师在讲解此类文本之前,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者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该文本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做好深入学习的准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桂林抗战文化的渗透,如可以在总结深化的教学环节中拓展桂林抗战文化有关资料,将桂林抗战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非常有帮助。如在讲授夏衍的《包身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由夏衍负责筹建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的资料,讲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它为巩固桂林文艺界统一战线、促进桂林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这些相关资料的拓展对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化精神、树立文化传承意识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 开展主题写作,促进文化反思。语文是生活的外延,追求语文的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之一。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仍处于下笔难、素材少的境地。究其原因,除阅历有限之外,最明显的一点是学生不会将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写作。学生面临繁重的课业,缺乏发现生活和主动探索生活的意识,当学生对周围环境不再敏感,在语文学习时就会陷入感受力不强、情感不充沛的境地,所以语文生活化是提升学生感受力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桂林抗战文化作为本土特色文化,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优势。教师在开展写作训练时,可以组织开展有关桂林抗战文化的主题写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吸收身边有关桂林抗战文化的素材,在挖掘素材和写作之中加深对桂林抗战文化的理解和反思,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承态度,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应结合本土优势,将优秀的革命文化积极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学习、理解文化和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语文教育,充分发挥优秀革命文化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熊思文.红色语文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江西革命老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彭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