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数学的学习往往对小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难懂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方面的培养与教学,本文基于情境化教学的优点,探讨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策略,旨为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
一、前 言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较为突出,他们年纪小、活泼,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难懂的.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近年来提出的情境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所谓情境化教学,就是指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习惯的具体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这样的知识传授对小学生来说是较为具体的,克服了数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实际的年龄和心理水平来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的环境中学好数学.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设计中,问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学生“两位数的加减法”中,可以举例子:在商店里买文具,小王要买两支铅笔和五只钢笔,一共价钱为12元,小王给了店家20元,那么店家应该找零多少给小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情境,根据以往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计算和思考,以达到真正的运算结果.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学生因为觉得数学较为抽象而逃避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其中,不仅能够便于学生理解,还能够帮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再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有关图形的课上,可以事先抛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同学们知道有什么图形吗?”“桌子是什么形状?黑板是什么形状呢?”等等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
随着我国科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教育领域,并且不断地更新教师教学的方式.对小学数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课堂,进行情境化的创设.比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口头陈述知识的途经来教学生数学,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将具体的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入、具体的印象.比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课上,教师可以给予一个动画情境:小明在花园里种了多少棵树?其中桃树、梨树有多少棵?通过实际的动画演示,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数据,然后再引出所要學习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然后在学生了解到具体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班级里的学生共同分享,进行图表的绘制,并进行总结,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四、游戏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积极、向上,因此,如果教师在上小学数学课的课堂上设计一些游戏,鼓励学生加入,在游戏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几何形状的时候,如正方形状、长方形、圆形等,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图形的绘制与表达,在交流与分享中真正的了解到各个图形的特点,以此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五、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基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活动,让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以此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比如,在教学生有关加法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买文具、买苹果,将具体的教学用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的使用方法,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印象,促进他们的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来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因为小学生具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而数学对他们来说是较为抽象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激发学习兴趣等方法策略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志琴.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31):61-62.
[2]杜晓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3):125.
[3]吕士君,王兴新.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