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艺,伍华亮,宁 欣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525200)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中低体质量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此类新生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及诱发小儿残疾。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及脉络丛囊肿等均为常见的新生儿颅脑损伤疾病[1]。实施合理的检查手段对新生儿颅脑损伤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新生儿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的后期恢复,提升其生存质量和存活率[2]。本研究探讨床旁超声应用于新生儿颅脑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疾病诊断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脑损伤新生儿315例,均有窒息史,且部分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其中男237例,女78例;胎龄35~38周,平均(36.79±1.16)周;出生体质量1 980~3 000 g,平均(2 551.93±493.75)g;出生1 min的Apgar评分1~7分,平均(4.95±0.73)分;出生5 min的Apgar评分2~7分,平均(5.08±0.64)分。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1 床旁超声诊断 对疑似颅脑损伤新生儿开展床旁超声诊断。若新生儿情况较差,无法脱离暖箱与监护,则使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诊断,使用微小凸阵探头开展检查工作,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调整为5~13 MHz,频率调整为4.7~11 MHz。若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较为稳定,则使用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用微小凸阵探头开展检查工作,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调整为10~13 MHz,频率调整为5~12 MHz。
2.2 颅脑MRI检查 对新生儿开展颅脑常规横断面检查和矢状面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2.3 首次颅脑超声诊断 新生儿出生后3 d内接受首次颅脑超声诊断。检查时新生儿体位为俯卧位或仰卧位,需要在其安静的状态下开展诊断工作;将新生儿前囟作为透声窗,开展矢状面扫查和冠状面扫查,对脑外间隙及脑室系统等依次进行观察。具体方法:首先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冠状切面扫查新生儿前囟,测量硬膜下腔和蛛网膜下腔的宽度、侧脑室前角内径及透明隔腔内径,观察新生儿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区域是否有异常回声;使用高频微小凸阵探头扫查新生儿前囟冠状切面,由前至后分别为额叶层面、第3脑室层面、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枕叶层面等,全面观察颅内结构和脑实质回声情况;使用高频微小凸阵探头扫查矢状切面,包括扫查第4脑室内径、侧脑室体部、第4脑室内径周围,观察胼胝体异常回声情况;使用高频微小凸阵探头扫查新生儿的双侧颞窗,取双侧大脑中动脉呈垂直走行并迎向探头的血流进行观察,测量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等,重点观察新生儿大脑动脉血流频谱。
2.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床旁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同金标准诊断的符合率,对疾病的检出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经床旁超声诊断检出颅脑损伤新生儿177例,经颅脑MRI诊断检出颅脑损伤新生儿177例,两者新生儿颅脑损伤检出符合率均为100%。床旁超声诊断的颅脑损伤新生儿中,室管下出血患儿108例,占比为61.02%;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23例,占比为12.99%;脑室扩张患儿25例,占比为14.12%;室管膜下囊肿患儿21例,占比为11.86%。
新生儿颅脑损伤疾病通常由低体质量儿和早产儿出生后诱发,对新生儿健康成长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颅脑损伤为新生儿死亡或残疾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合理的诊断措施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有利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促进其预后改善[4]。
床旁超声检查可以对脑室扩张情况开展数量化诊断,可实时观察病灶的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等[5]。床旁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优势较为明显,但对诊断硬膜下腔病变及蛛网膜下腔病变的敏感度欠佳[6]。脑水肿、皮质部梗死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表现;脑病周围有弥漫性回声增强为颅内出血早期的超声表现;脑动脉波动明显减弱可能与新生儿脑室、半球裂隙及脑沟等变窄、消失有关。脑室周围白质回声情况可判定颅内出血的严重程度,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期缺少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显示脑室周围白质明显增强。若患儿脑室周围白质回声明显增强,但与脉络丛回声相比明显较弱,则常诊断为Ⅰ度[7];脑室周围白质回声明显增强,且与脉络丛回声强度一致,但仅在患儿侧脑室三角部,诊断为Ⅱ度;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较脉络丛回声强,且范围较侧脑室三角部大,诊断为Ⅲ度。脑室扩张通常因脑室出血或颅内感染所致,受感染或出血的影响,脑脊液循环障碍,通常在侧脑室扩张中最为常见,亦为患儿染色体异常的软指标。研究发现,采用床旁超声诊断脑室扩张,可以对侧脑室前角宽度、后角宽度等进行清晰的观察,脑室扩张通常伴随脑室出血,脑室出血情况好转,脑室扩张程度也可获得有效的改善[8]。超声针对液性无回声区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床旁超声诊断应用于脑室扩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
本研究探讨床边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提示床旁超声诊断能尽早检出病变,有利于临床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床边超声诊断具有无辐射、价格适宜、便于床边检查、多轴向检查、准确定位病灶等优势,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明确患儿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