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以价值澄清理论解困学校道德教育

2019-01-06 17:30雷艳萍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道德教育价值观

雷艳萍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121)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产生了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传统道德弱化等社会问题,并带来了学校德育弱化、学生道德滑坡等教育问题,面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困境,路易斯·拉思斯提出了价值澄清理论,从而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也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些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所以,应当从价值澄清理论的形成背景、基本特征、教育主张等出发,分析价值澄清理论的优势和不足,探索以价值澄清理论解困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路径。

1 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评述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虽然文化多元化带给人们多样化的价值选择,但也带来人们许多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困惑,在复杂多样、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面前,人们再也找不到一套权威的、公认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时代境遇下,路易斯·拉思斯积极探索不受道德内容、道德法则、道德规范等约束的普适性价值观形式,希望通过价值澄清的方式帮助受教育者获取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时代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形成了价值澄清理论。

1.1 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

路易斯·拉思斯以相对主义为价值澄清理论的逻辑起点,将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作为价值观选择的基本标准,主张受教育者在各种价值观之间保持中立的价值判断。同时,拉思斯还认为,价值观源于个体经验,是相对的、个体的、动态的,“人们会在经验中成长和学习”[1],人的价值观会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而不断改变,并随着个体经验的增长而发展成熟,教育者“不能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何种生活方式最适合个体”[1]。在价值观生成问题上,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是在个体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形成的,价值观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各种选择进行理智的思考”[1],学会“如何获得价值观念”,而不是将特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仰强加给受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方法上,价值澄清理论反对任何形式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主张将受教育者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法。拉思斯就提出,灌输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它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不利于学生“深思熟虑地采纳并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价值观”,应通过价值观投票、澄清问答法、班组讨论法等探究式教学法开展价值观教育,帮助受教育者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念。

1.2 价值澄清理论的理论评述

从总体上看,价值澄清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受教育者在生活中形成并检验自己的价值观,这无疑丰富了学校道德教育资源。同时,价值澄清理论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发展和主体地位,提倡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道德情境中帮助受教育者获取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性。此外,价值澄清理论重视道德情感、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等因素在受教育者价值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并主张通过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等开展价值观教育,这些推动了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创新。虽然价值澄清理论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价值澄清理论主张价值观来源于个体经验,并将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喜好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从而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窠臼。再如,价值澄清理论片面重视道德教育过程,忽视了道德内容的合理性,从而带来了价值选择困惑,加剧了价值观混乱。此外,价值澄清理论过分强调个体价值的相对性,忽视了教育者在价值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使道德教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 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从传统向现代、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这些不仅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了广阔空间,也给人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带来极大困惑,并带来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信仰虚无等社会问题。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道德教育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学校德育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文化影响下,传统道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道德体系逐渐解体,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学校道德教育“忽视开放社会和价值多元的事实,忽视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2],“忽视现代社会对主体性和创造形式的呼唤”[2],仍将道德理论灌输、道德知识学习等作为道德教育目标,使学校道德教育蜕化为简单的知识技能训练,最终培养出许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再如,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关系调整和生活方式变革,学生在生活方式、家庭背景、人生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生的道德理想、价值信仰、人生理想等差异也越来越大,这些深刻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发展,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仍以德育教材、道德知识等为教育内容,忽视了道德发展赖以存在的生活空间和时代背景,不能将道德教育融入有意义的经验世界之中,导致学校道德教育苍白无力,无法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自觉和道德信仰。此外,在社会转型期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等明显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等显著增加,但许多教育者仍将学生看成简单的“道德容器”,采用灌输、规劝、说服、奖罚等方式开展道德教育,将现有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强加给学生,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需要等,导致道德教育的知情分离、知行分离,这些影响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3 以价值澄清理论解困学校德育的实践路径

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等成为必然趋势,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主体意识等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然而学校道德教育并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而产生了德育目标不合理、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脱离生活等问题。为此,可以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之处,树立正确的学校德育目标,创新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推进学校道德教育发展。

3.1 将价值判断能力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目标。

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在价值判断、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这些对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些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当以价值澄清理论为理论基础,将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作为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信仰[3]。

3.2 将丰富多彩的经验世界作为道德教育资源。

陶行知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也就是说,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如果学校道德教育脱离了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就会变成空洞无物的理论灌输和令人厌烦的道德说教。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是人们与道德情境交互活动中逐步建构起来的,价值观的发展也是人们遭遇某种价值冲突而产生的,应当从学生的人生经验和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道德问题、形成道德认知、做出道德判断,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将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引入道德课堂上,用生动的生活案例开展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道德知识讨论和评价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生活案例等,使学生形成整个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意识和道德信仰;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就某个网络话题开展道德讨论。此外,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信仰等,以更好地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比如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参观学习、文明创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意识等[4]。

3.3 以价值澄清法开展学校道德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不仅是一种价值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教育方法,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可以用价值澄清法开展德育活动,通过道德分析培养学生的价值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当前学校教育片面重视道德知识灌输和道德理论说教,忽视了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信仰等培养,不能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可以借鉴“三阶段七步骤”的价值澄清法,建构以道德选择、道德观评价和道德实践为基本内容的道德教育模式。在“道德选择”阶段应为学生创造道德选择情境,让学生主动而自由地进行道德选择,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道德选择结果进行审慎思考和判断,提高道德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自我道德观评价”阶段,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进行道德反思,使学生对自己正确的道德选择感到满意和自豪,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在“道德实践”阶段,要让学生将自己在特定道德情境中形成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观念付诸实践,并在反复的道德实践中形成道德信仰。此外,在运用价值澄清策略时,教师应当保持价值中立的地位,引导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实践中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形成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并逐步建构自己的道德价值体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让学生了解不同价值选择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形成科学合理的道德价值观[5]。

价值澄清理论是价值多元化时代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化解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教育策略,但是价值澄清理论也存在许多弊端,如片面强调道德内容的主观性、相对性,忽视道德内容的普遍性、外在性等;片面重视个体的道德体验和道德选择,忽视外部因素的道德教育意义。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当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扬弃,汲取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之处。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道德教育价值观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