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茶产业机构调整的思路

2019-01-06 15:57郑清源
福建茶叶 2019年2期
关键词:乌龙茶本市茶园

郑清源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茶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被誉为21世纪绿色健康饮料。大量可以成果表明,茶叶能够有效预防并治疗多种疾病,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茶叶即便受到了果汁、碳酸饮料等饮品的冲击,然而国际市场中需求总量仍然在不断增加。而这也突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意义。

1 茶业发展现状

A市茶叶生产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茶树品种结构、名优茶开发、无公害茶园建设、茶文化宣传、茶叶加工工艺改进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使得本市茶产业发展得到了大力推进。茶叶生产发展与本市数十万茶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实现有着密切联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A市茶产业目前发展中呈现出的特点及优势,具体可从下述方面进行分析:

1.1 茶叶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A市在持续多年的发展之下,成为了我国茶叶生产的重点县市,也是全国绿茶、花茶的主要生产区域[1]。目前,A市茶园面积共计有16.61万亩,茶叶产量约有13800吨,茶叶商品总值高达69341万元,毛茶产值约28910万元。A市乡镇(开发区、街道)共计23个,有5个乡镇茶园面积不低于万亩,有8个乡镇茶园面积在5000~10000亩之间,茶叶基本是全市农牧经济的直接或间接收入。目前,A市农村经济中,茶产业基本成为了主导和支柱产业。

1.2 茶叶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A市目前获得无公害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叶品牌共有6个,面积多达1.12万亩,辐射面积更是达到了10万余亩,是我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享有农业部先进单位的荣誉。

1.3 茶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在A市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A市建设了相对集中的品种调整示范片,共计3000余亩,实现了新植、改植换种高香型茶树优质新品种1.3万亩,推动了多茶类生产发展,生产格局也逐渐定型为以绿茶、花茶为主,红茶、白茶、工艺茶和乌龙茶等并存。逐渐提高了名优茶的比重,在全市年产量和产值中,名优茶的产量与效益分别占据18%和4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4 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近年来,A市逐渐完善了名优茶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态茶园、结构调整等多类型示范点的建设,辐射带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市茶叶技术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招考茶叶技术培训班,每年约组织500多人次茶农轮训。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多年以来无偿抽检各乡镇春夏秋季茶叶农残600多个样,委检茶样4000多个,获得了省计量认证,为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进一步发挥了市茶叶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2 现有茶区分布与茶类结构特点及茶产业存在问题

从传统加工技术与不同饮茶习惯着眼,A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闽南和闽北)、龙岩斜背茶等多种茶类区。而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下,各类茶产品也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其一,白茶逐步受到更大的欢迎,卷曲型清香乌龙茶十分畅销;绿茶呈现出日益激烈的竞争,难以有效提升效益[2]。因此,各区域也逐渐将乌龙茶品种及生产技术当作了首要的引进对象,使得本地茶类结构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其二,立足于产品质量而言,中低档主要进行外销,高档茶则是在内地销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A市也逐渐呈现出总体提高的茶叶质量。乌龙茶方面因外购先进机械的缘故,显著提升了加工效率与外观造型。而绿茶也由原本“烘青”逐渐朝着多花色品种发展,且逐年增加了名优茶的比例。

而针对A市茶叶贸易现状而言,目前通常都是以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当作重点研究对象,整体归纳之后,可从下述方面阐述A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科技含量不足,商品结构老化,附加值偏低;其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缺乏专业的工业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欠缺延伸性和创新性;其三,茶叶产品种类和名茶多,但品牌和名牌欠缺。产品有着明显的区域化特征,难以实现跨区域销售;其四,产品结构合理性不足,多以原料为主,高档茶所占比例不足;其五,茶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茶叶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不足,未能深入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附加值较高的茶制品。

3 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3.1 提高现有产品市场占有率

目前,A市茶叶生产中基本仍是围绕绿茶进行,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就必须着重关注现有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具体可从下述方面进行:其一,加大无公害茶园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抓、导、堵、验等手段,加大生物防治推广力度,对茶叶农残予以严格控制;其二,进一步优化肥培管理、加工工艺,加大茶叶掺杂掺假打击力度,促使茶叶卫生质量得以提升,积极构建有机茶生产示范点,大力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三,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其四,成立“茶叶协会”,以本市及周边区域为主,积极开设茶庄、茶行、茶店经营业,设立“茶叶协会”,制定科学章程,组建首届理事会,通过行规、行约的制定,严格落实自我管理与约束,促使茶叶产销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3]。通过市场信息的共享、沟通,推动凝聚力的增强,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流通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为本市营销服务提供帮助;其五,积极引进现代化科技技术,加大节能省柴、制茶气化炉的推广使用力度,降低茶业成本的基础上,推动茶叶质量的提升。

3.2 调整品种结构,实现特色发展

围绕市场导向,对市场现有需求密切关注,通过对潜在、未来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及时进行战略布局的调整,以便满足社会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茶叶产品需求。在与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计划推广春兰、黄奇、黄金桂、九龙袍等良种,试种台茶12、13等品种,通过改植换种,将与乌龙茶种植适宜的面积适当增加。截至2020年底,预期将适植绿茶品种茶园的面积降低至目前的80%,将适植乌龙茶品种的茶园面积基于现有面积提高10%。以本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靠前的乡、镇作为试点示范的设立对象,在部分成功改植换种的基础上,深入推广、逐一扩大普及范围。在乌龙茶发展过程中,针对与其有关的茶树品种、机械设备、技术人才及加工工艺等问题,必须予以严格控制,预防分散种植和一哄而起的情况。

3.3 加快产业化进程

加大龙头企业再扶持培育力度,并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间的带动关系完善,通过嫁接实现大龙头企业的组建。在本市各个龙头企业的联合合作下,推进权责利关系机制的建立健全,在重点扶持、经验总结、示范推广的政策引导下,推动影响范围的扩张,加大品牌战略实施力度,以1~2个名牌作为重点扶持项目,通过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推动统一生产标准、包装销售的制定。组织厂家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各类茶叶评比会,通过茶事推介活动的定期举办,加大名牌宣传力度,树立形象。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本市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若干政策意见》为依据,严格执行、遵守,以便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3.4 加大科技兴茶力度,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通过集中与分散培训,加大标准化种茶、采茶、制茶、加工及务工是生产管理技术的普及范围与力度,通过对茶农专业化分工的积极引导,加大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及科技示范等大户的培植力度,为茶农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4]。通过人才激励机制的制定,组建现代化茶叶科技队伍,积极争取茶叶科技对接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本市工艺茶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下,加快茶叶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实现生物农药等使用科技成果的普及,促进生态茶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茶多酚生产的开发下,深入推进茶叶深加工。在茶叶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强化下,构建A市茶叶网,将茶叶信息服务体系逐渐延伸至龙头企业、中介组织、批发市场和营销大户,促使茶叶信息服务能够深入每家每户中,为本市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3.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拓展茶叶市场

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外地窗口作用的充分发挥下,采取优惠政策吸引A市户籍在外经营的业主对本市茶叶积极推销,促使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得以进一步拓展。通过茶叶招商宣传力度的加大,组织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展销会、博览会,吸引国外、海外对本市茶叶开发予以投资,尤其是要重视闽台农业经济合作的强化,吸引台资企业前往本市办公、建基地、搞营销,积极引进现代化加工设备、科学管理经验等,为互利双赢、优势互补的实现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本市茶叶生产发展。

4 结语

新发展阶段到来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相应的呈现出更高的资源、环境及劳动力成本,以往对低成本依赖的优势难以继续保持,而要想将这一难题破解,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目前,茶叶产业在战略机遇期的最大机遇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倘若能对A市茶叶产业供给结构积极调整,通过产业、企业及产品结构的优化,促使A市茶产业能与茶叶市场需求结构更加适应,那么茶产业必然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推动力。

猜你喜欢
乌龙茶本市茶园
茶园飘香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周宁生态茶园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数据一览】
茶园观色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