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真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2019-01-05 22:29徐新宇何松王睿淏李明明蒋壮李凤
中医药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患者

徐新宇,何松,王睿淏,李明明,蒋壮,李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慢性荨麻疹可归属于“瘾疹”的范畴[1],是一种以皮肤作痒,时起风团疙瘩,时隐时现,发无定处,消退之后不留痕迹为典型表现的皮肤病,病程多在6周以上。因其瘙痒难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夜间睡眠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2-3]。余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名中医,临证五十余载,在慢性荨麻疹的论治上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主张急、慢性荨麻疹均以实证居多,病后期可有气血亏虚之表现,再据证补益。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学习余师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一二,特总结归纳如下,敬悉指正。

1 风邪分内外,治在肝肺

1.1 宣肺散寒、祛风止痒

此法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肺卫所致荨麻疹。余真教授认为,皮毛为肺所主,既是沟通内外之媒介,亦是防御外邪之屏障。如《诸病源候论》[4]所言:“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若气候寒冷或骤然转凉,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则易致肺气壅遏不宣,发为荨麻疹。可见风团颜色淡红,瘙痒感遇冷加剧,得暖则有所缓解,常伴有恶寒、恶风表现,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紧。余师常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散外感之风寒,解卫气之壅遏,麻黄、白鲜皮、杏仁和蝉蜕之属,亦适证加入。

1.2 辛凉透表、疏风止痒

此法用于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所引起的荨麻疹。风热之邪损伤肺之卫气,风性善行则痒疹发无定处,且肺喜润恶燥,热邪蕴结肺部,损伤肺阴,煽动血热,即呈现出内外皆热的表现,故常见风团颜色红赤,触之灼热,瘙痒之感遇热加剧,得寒可缓解,并伴有心烦、咽干和口渴的阴虚表现,且见恶风,舌红苔黄,脉浮数。余真教授主张以辛凉药外达肺之蕴热,内凉血热,并适量滋养肺阴,共同起到止痒效果。清热者,多以银翘散合生地黄、黄芩、牡丹皮、新疆紫草等,疏风止痒者则多用消风散,并适量配伍麦冬、玉竹、百合等,清热与滋阴同用,以助热邪所耗之肺津。

1.3 平肝熄风、疏解肝郁

此法主治肝风内动型荨麻疹。余真教授认为风有内外之分,外风为外界之风邪,因肺为华盖,故常以侵袭肺卫为先,呈现出以上所言风寒、风热证。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风”即为内风,可由外风煽动而成,当内外兼治,也可因素体肝肾阴虚而阳热亢盛而成,此时肝阳上亢而引动肝风,气不得疏泄,则脏腑功能失和,气机阻遏肌肤,故见壅而成疹。此证常见风团颜色偏红,瘙痒感得热则剧,遇冷稍减,且伴有眩晕、耳鸣、头痛及腰膝酸软的肝肾亏虚表现,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当平肝、疏肝和养肝同用,余师常以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并酌配钩藤、珍珠母、牡蛎等平熄肝阳药,阳亢明显者则天麻钩藤饮整方加入。

2 火邪生瘀热,主治在肝

2.1 清肝降火、凉血泄热

此法用治肝火上炎型荨麻疹。《素问·诊要经终论》有言:“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故春日人容易暴躁动怒,怒则伤肝,形气决绝。余真教授认为喜怒之人,其肝气常升,火由之生,而呈肝火上炎之象,尤其木者生火,肝木旺盛则心火相煽而生,心肝之火上灼肺津,下伤肾阴,则三焦热盛,血热妄行。见风团红赤,瘙痒剧烈,且遇热更剧,并伴有目赤、口干和胸胁疼痛表现,舌红苔黄,脉数。热毒严重者甚至可见神昏、积粉苔表现。因此余师主张以清泄心肝之火、凉三焦血热、滋肺肾之阴为要。常以丹栀逍遥散合犀角地黄汤及黄连解毒汤,并适当配伍枇杷叶、生地黄、石膏、黄柏及石斛等,滋阴药中配伍凉药入阴,可助阴液之化生。

2.2 酌施活血化瘀法

余真教授认为瘀血之成因较多,可因三焦热盛,津液耗伤,血中热邪煎灼阴血,血炼而成瘀;或以上所言风热袭肺,亦可煽动血热;肺气壅遏者,肝失疏泄者,可使气滞而血瘀;肝火煽动心火者,因心主血脉,可影响脉道之通利,血滞为瘀。因此余师将血瘀看作是病情发展的兼证,在据其主证施药治疗的前提下,常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牛膝、蒲黄等化瘀之品,行气活血兼备,以求瘀血得清,兼证得治。

3 湿热生痰,治在脾胃

3.1 清利湿热、以解肤遏

此为湿热型荨麻疹的治疗大法。《幼幼集成》[5]认为“瘾疹多属于脾”,即荨麻疹的产生与脾关系密切,治疗亦当从脾入手。余真教授认为湿热证的形成与气候及饮食密切相关。而对于外感湿热一证,因脾属土,对应长夏季节,长夏雨水较多且气候炎热,因此常有湿热之蕴结。湿热蕴结者,可侵袭肌表、熏蒸皮肤,导致荨麻疹的形成。常见风团稍红,瘙痒感遇热加剧,伴有发热、身热不扬、头痛昏蒙且重、口苦及胸痞表现,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余师主以三仁汤化裁,清利外感之湿热,宽胸消痞,以解肌肤壅遏之邪;饮食所致湿热多为内生,因现代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炙煿之品而伤脾胃,脾胃伤则水湿不运而聚集,食积不化则生热,导致湿热壅盛。仅为脾胃湿热者,除风团表现外,可见大便溏泻、小便黄、厌食油腻等症状,以平胃散合茵陈蒿汤清利湿热,厌食者加麦芽、山楂、莱菔子等开胃消食,小便黄者则酌取八正散之意。

3.2 燥湿化痰、平熄风动

朱丹溪言百病多由痰作祟,对于荨麻疹一病,痰可阻碍血行而成血瘀证,亦可阻碍气机而引动内风,因此除痰为湿热证中不可忽略的一法[6]。余真教授认为此痰有两个来源,一者湿与热结,则火热之邪烧灼津液,炼津为痰;一者湿热伤脾,脾虚不运而聚湿生痰。来源不同,但治疗皆当从脾入手,后者燥湿化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前者有热,可加竹茹、枳实而成温胆汤,或用清气化痰丸。若痰已致血瘀,当配伍化瘀药;若痰者引动内风,则当配伍天麻钩藤饮平熄内风。据证施治,对证治疗。

4 邪气合至者,当据证用药

余真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虽然有风、火、湿、痰和瘀等不同因素,但诸个病因可相兼治病,如风与热同袭肺卫,外风煽动内风而化火,则风、火和热三邪为病;火热之邪损伤脏腑气机,或炼津生痰,或灼血为瘀,则见火、热、痰和瘀为病;湿热之邪同遏肌肤,热邪可炼湿为痰,或损伤脾胃,水液不运而生痰,又见湿、热和痰为病。因此,在合并之症的治疗上,余师主张据证用药,各个击破,且当考虑疾病转归方向及其可能产生的病理损害,从而对疾病起到“既病防变”和根治的疗效。

5 保证睡眠,调节情志饮食

余真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所产生的痒感或剧烈,或绵延,总会因不适感而影响患者夜间的睡眠,因此针对荨麻疹的综合治疗,常配合安神补脑液保证睡眠,或在方药中加入酸枣仁、远志及夜交藤等安神药物。睡眠充备则精气旺盛,更有助于患者恢复,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不适感。此外,情志及饮食是荨麻疹产生的重要因素[7]。情志不调而大怒伤肝,则肝火上炎,血热而疹出;或忧思伤脾,脾不化湿而生痰,痰凝气阻,引动内风而痒疹起;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则脾胃湿热蕴结,可生痰,可壅遏,均是荨麻疹产生的病理因素。因此在用药期间,余师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适宜运动或配合音乐疗法,多饮温水以加速代谢等,对于血热、湿热而出疹者,因其痒感遇热则剧,故根据环境温度及自身状况进行适宜的调节方案;饮食上需要远离暴饮暴食,清淡而不油腻,对于火邪偏盛者,若灼伤阴津而见大便秘结者,又当酌配润肠通便之药物。

6 病后补气血,病前重预防

余真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人体与实邪相抗争,气血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亏耗,因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后期实邪逐渐由盛转衰之时,更需要施以补养气血的药物,增强正气以祛邪,大补元气而促进恢复。常据证配伍少量黄芪、当归、熟地黄和白芍等。有时加用玉竹、麦冬等生津之品,生津以养血。此外,余师善用乌梅和牡蛎二药,乌梅味酸,富含维生素C,牡蛎为贝壳类药物,富含钙质,而研究表明维生素C和钙片对荨麻疹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作用,西医也多用二者联合左西替利嗪、赛庚啶及氯雷他定等。临证之时,以此两味药作为辅助治疗,常收获良效。

上工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前言荨麻疹的发生与情志、饮食关系密切,其实可归属于季节的变化之中[8]。春季升发,肝木喜调达,可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但要避免感受风邪;夏季多雨水,湿邪较重,且天气炎热,心火易亢,须清淡饮食,防止湿热之邪内生;秋日寒凉干燥,除燥邪伤及津液外,要避免寒凉侵袭;冬日气温较低,寒邪更易侵袭致病,要注重避寒就暖。顺应四时之气,调节起居、饮食及情志,为上工之法。另有部分患者因接触花粉、酒或者虫咬后发生荨麻疹,亦需注意避免。

7 验案举隅

7.1 验案1

俞某某,男,70岁,2018年2月10日初诊。自述患荨麻疹已10年余,每到一二月份则发,且病情迁延,影响夜间睡眠,平日服用氯雷他定缓解,现为求中医治疗,特来就诊。望其皮肤风团不明显,且颜色较淡,界限不清晰,集中于下腰部,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风寒型荨麻疹。拟宣肺散寒、祛风止痒法治疗。药用荆芥15 g,防风15 g,路路通30 g,徐长卿15 g,白鲜皮30 g,蝉蜕10 g,乌梅15 g,炒僵蚕15 g,苦参15 g,炒牛蒡子15 g,黄芪15 g,当归10 g,酒乌梢蛇10 g,牡蛎30 g,薄荷10 g,炒蒺藜15 g,炒苍耳子15 g和地龙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并嘱其睡前服用氯雷他定,饮食清淡,多饮温水。

2月17日二诊,自述症状有所缓解,但有时自觉患处痒感,影响睡眠,故去路路通、炒蒺藜和炒苍耳子,加酸枣仁15 g,茯神木10 g,再进7剂。嘱其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鼓励天暖时外出。

2月24日三诊,自述症状基本消失,夜间睡眠尚佳。为求进一步巩固,加之保证睡眠,故以二诊方再进3剂,开安神补脑液2盒。嘱其3剂中药服用结束后,于每晚睡前服用1支安神补脑液。若症状改善,可不就诊。

按语:本案患者为风寒型荨麻疹,治疗上以宣肺散寒、祛风止痒为主,方中荆芥、防风祛风解表散寒;蝉蜕、炒蒺藜、炒苍耳子可祛风止痒;因寒湿之邪常相兼而至,故以白鲜皮、苦参、徐长卿祛风除湿;又患者年老且病程日久,必然存在瘀血阻络,故又加炒僵蚕、路路通、酒乌梢蛇、地龙祛风通络;薄荷味辛,借以宣发肺气,解寒湿之困遏;配伍乌梅合牡蛎适量,加强治疗效果。待其二诊时,因病程日久,恐有心理作用影响睡眠,加上老年人睡眠质量不佳,故减少祛风药,加用酸枣仁、茯神及夜交藤等安神药物。三诊之时,患者瘙痒感基本消失,又以原方再进3剂,因其当时症状主要为改善睡眠,因此开安神补脑液2盒,睡前服用1支,加强睡眠,后患者未就诊。余师诊治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了解疾病之衍变,经验丰富,效果显著。

7.2 验案2

李某某,男,39岁,2017年7月10日初诊,自述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手背皮肤瘙痒,抓痒之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疙瘩,并迅速弥漫至手臂、脸部,瘙痒难耐,于当地诊断为荨麻疹,开氯雷他定口服,有所缓解,但后期常有反复,存在隐隐的瘙痒不适,服氯雷他定不能缓解,为寻求中医治疗,特来就诊。患者手臂风团色红,且扪之灼热,面色较红。进一步问诊得知患者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自4月份天气转暖后更容易发怒,晨起口苦,胸胁有时灼痛,小便黄,经常性便秘。望其舌质紫红,苔薄黄,其脉弦细数。诊断为肝火上炎型荨麻疹。拟以清肝降火、凉血泄热法治疗。药用青皮10 g,柴胡10 g,生地黄15 g,黄芩15 g,石膏15 g,栀子10 g,牡丹皮15 g,乌梅15 g,炒僵蚕15 g,水牛角6 g,白芍15 g,甘草8 g,路路通30 g,白鲜皮20 g,炒牛蒡子15 g,新疆紫草15 g和牡蛎30 g。7剂,采用免煎颗粒剂,以水冲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嘱其氯雷他定与中药同服,少食辛辣、海鲜,多饮水,保持房屋通风凉爽。

7月17日二诊,自述风团褪去,瘙痒感消失,但大便仍干,努挣出血,故以原方去路路通、白鲜皮,加炒牛蒡子至20 g,加大黄6 g,再进7剂,服药方法如上。

7月24日三诊,患者便秘症状有所改善,瘙痒感未再出现,故以原方去水牛角、大黄,加黄芪10 g,熟地黄10 g,火麻仁15 g,枳壳10 g,再进7剂,服药如上。嘱其保持心情舒畅,多饮凉开水。若无异样,可不就诊。

按语:本案患者发病于春季,肝木当注意调达,但其脾气素暴躁,怒而肝火旺盛,故发为肝火上炎型荨麻疹,治疗上以清肝降火、凉血泄热为主。方中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及水牛角为取犀角地黄汤之意,清肝火、凉血热、散瘀结;又晨起口苦为肝胃不和,故加石膏清胃热,以青皮、柴胡疏肝利胆;牡丹皮合栀子又有丹栀逍遥散之意,可疏肝解郁清热;新疆紫草、白鲜皮共用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炒僵蚕、路路通等又可解瘀血之阻遏。待其二诊时,自述大便秘结,故以大黄速下其便,以求腑气通而热气泄,牛蒡子可润肠通便兼清热。三诊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但考虑火热之邪存留太久,恐气血亏虚,故加黄芪补气,当归、火麻仁及枳壳又有润肠丸之意,如此以气血同补。

8 结语

余真教授主张从风、火、痰、湿、瘀论治慢性荨麻疹,并与脏腑相结合,通过调节脏腑失衡的状态,对病理因素进行清除。同时,注重调节睡眠、饮食及情志,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气候条件,制定适宜的防治原则,考虑疾病发展后期耗伤气血津液,而适当施以补益之法。因人制宜,据证施治,理法及思路清晰,值得我辈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