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淼,李 琴,李智平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
头孢丙烯(cefprozil,CPZ)为第2代头孢菌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研究结果显示,CPZ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皮疹等,也可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及嗜睡等,发生率约为0.86%)[1-2]。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神经毒性,已知可引发神经紧张,甚至混乱、神经质等。目前国内未见CPZ致幻的报道,但有1例头孢曲松钠致幻的报道[3]。现报告1例患儿服用CPZ后出现幻视,且患儿停用CPZ后未见致幻现象,因此,怀疑患儿出现幻觉与CPZ有关。
某5.2岁女性患儿,体质量20 kg,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医嘱开具CPZ分散片(规格:250 mg/片)2/3片,1日1次。入院当晚口服CPZ分散片后约8 min,患儿诉双膝盖疼痛,约20 min后诉眼前可见红色方形、圆形物体,该幻觉持续1~2 min后消失;午夜时,患儿诉浑身瘙痒,可见皮肤潮红,予以口服抗过敏药(氯雷他定);第2日,因患儿发热,予以退热药和CPZ分散片,后患儿又诉眼前可见前述幻觉物体。立即停用CPZ分散片,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后患儿未再出现前述幻觉或类似症状。
药动学方面,CPZ空腹口服后吸收迅速,约95%给药量可被吸收,1.5 h内可达血药峰浓度,吸收后分布广泛,少量药物可随乳汁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6%,平均血浆半衰期为1.3 h。药品说明书中描述,CPZ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见“眩晕、活动增多、头痛、失眠。部分患者偶见嗜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会引特殊的心理不良反应,如阿莫西林可引起幻视、幻听等精神病学反应。一项荷兰的研究结果显示,6例成年患者因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给予头孢吡肟治疗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初期症状为噩梦、焦虑、激动和视觉、听觉出现幻觉,随后发展为昏迷和癫痫发作,停用头孢吡肟后症状消失[4]。
国内曾有1例头孢曲松钠致幻的报道,且本案例中患儿停用CPZ后未见致幻现象,因此,高度怀疑患儿出现幻觉与CPZ有关。CPZ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或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蓄积于患儿脑部,引发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如发生与药物治疗有关的癫痫发作,应停药,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抗惊厥治疗。幻觉现象的发生机制涉及神经递质等的改变,或者大脑内具体部位受到刺激或影响[5]。例如,5-羟色胺能药物氟西汀等可致色氨酸不向5-羟色胺转化,转而向N,N-2-羟色胺转化,而N,N-2-羟色胺可引起幻觉;另外,如果患者的皮质胆碱能通路因病变等原因导致功能低下,使用抗胆碱药可致复杂性幻视;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功能低下,导致多巴胺脱抑制性兴奋,也可以引起幻觉。 尽管目前观察认为药物诱发脑边缘系统兴奋是主要致病因素,但这些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判断的5项标准,判断本案例中CPZ与该患儿的幻觉发生存在相关性。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幻的报道罕见,虽然目前没有确定的机制解释,但致幻很可能与CPZ的化学结构有关,且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临床上如发现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出现幻觉,应停药或换用其他结构差异较大的抗菌药物或非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