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湘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开封475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1]。血糖控制不佳,波动异常,可加速糖尿病病情进展,引发诸多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微血管病变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随着疾病进展,可引发失明、糖尿病足、肾衰竭等严重病变[2]。而早期针对性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可降低患者不良临床转归,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研究认为[3],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ABI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64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57.69±12.54)岁;糖尿病病程 2~15年,平均病程(7.03±2.39)年;BMI指数 21~24 kg/m2,平均 BMI指数(22.93±4.49)kg/m2。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者;近期发生酮症酸中毒者;伴有严重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者。
1.3 研究方法 调阅病例,根据患者ABI分为ABI较低组 (ABI 0.9,30例) 和 ABI正常组(ABI 0.9~1.3,92例),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差异,并随访4年,比较两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ABI测定: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双前臂血压,取最高值为肱动脉血压,测定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作为踝动脉血压,分别除肱动脉血压,其值即为ABI。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录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表示,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BI降低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ABI降低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I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ABI正常组(P<0.05)。两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尿酸及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相关指标 ABI降低组(30例)ABI正常组(92例) t/χ2 P年龄(岁)病程(年)BMI(kg/m2)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mmol/L)总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血尿酸(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mg/dl)肾小球滤过率(ml/min)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70.83±10.22 10.74±4.30 22.30±4.25 10.23±2.79 11.27±2.44 2.31±1.06 5.53±1.14 3.42±0.97 364.65±61.54 2.17±1.49 77.82±21.47 20.00(6/30)13.33(4/30)56.67(17/30)53.41±14.37 5.82±2.14 23.14±4.33 9.84±3.02 9.10±2.27 1.92±0.81 5.34±1.30 2.89±0.84 376.96±62.41 1.24±1.72 95.88±20.56 15.22(14/92)4.35(4/92)25.00(23/92)6.144 8.304 0.927 0.625 4.464 2.115 0.715 2.887 0.941 2.653 4.133 0.109 1.695 10.294<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2 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ABI降低与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2.367,P<0.05)。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为ABI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微血管病变为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起病较为隐匿,且多缓慢进展,随着疾病的不断恶化,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由功能改变期逐渐进展至终末期尿毒症[4]。ABI为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等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为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筛查外周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5]。ABI的正常范围在0.9~1.3,指数过低的患者可面临截肢的危险,指数过高的患者容易出现血管钙化,降低血管收缩功能,是反映周围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6]。
本研究结果显示,ABI降低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I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ABI正常组(P<0.05);两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尿酸及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降低与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2.367,P<0.05);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为ABI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说明ABI降低是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指标,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及肾小球滤过率为ABI降低的危险因素,且踝肱指数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踝肱指数降低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高灌注、高滤过、高压力的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加了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持续病变可导致系膜增厚,使肾脏功能持续下降;同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使促进大血管病变,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高,可延长低密度脂蛋白与蛋白聚糖的结合时间,促进氧化物、非酶糖化、酶学修饰、聚集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进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摄入,加上超敏蛋白水平的升高,加重血管内皮受损和炎症反应[7~8]。综上所述,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及肾小球滤过率为踝肱指数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且踝肱指数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