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焱高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引领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性学科,学生从语文教学中获得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低年级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内外的阅读,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优化课外阅读的角度出发,探究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学科;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够在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知识累积的途径,同时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对此需要创新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进而爱上阅读。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保障,在提升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家庭有效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故事情节、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组织晨读午读活动、创办班级故事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让班级里的学生人人都能被乐于阅读的氛围所感染,进而开始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除此之外,任课教师也应该以召开家长座谈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鼓励家长配合教学工作,树立良好的家风,将“书香家庭”作为努力的目标,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再沉迷于电子设备,而是阅读书籍充实自己。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在鼓励孩子坚持阅读的同时也将阅读作为家庭固定活动,既能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又能增进亲子关系,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阅读势必会令其感到枯燥,进而使注意力不再集中,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便成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如朗读比赛、故事表演、张贴手抄报、“阅读之星”评选大赛、读书笔记评比和推荐你最爱的一本书等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和互相督促中不断激励自己坚持阅读,继而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感受到学有所得的成就感。
在最近的班级读书活动中,我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了一场故事表演,将学生按照阅读兴趣进行分组,分别分配了角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小演员”的特别身份后学生会格外认真,对需要阅读的书目特别投入。最终几个阅读小组分别以《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乐于助人的雷锋》等剧目完成了故事表演活动,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对故事情节有了深入的理解,还对任务角色的认知更加深刻,增强了阅读效果,让文字真正地活起来,这对于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十分有效。
三、坚持剪贴摘记,让阅读更有效果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处于个人潜力尚待发掘的时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及时把遇到的好词语、句子、段落摘录下来,自己需要的、喜爱的文字内容或图画剪下来再粘贴到札记本上,在空闲时间可以拿出来阅读,既能丰富自己的阅读成果,又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在日常阅读中,任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札记本,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汇摘记下来,或将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刻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再将写人、写景、写环境、写活动与场面的词语和句子、名言警句、重要古诗词誊寫下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装饰,制作成自己的“工具书”,可以举办阅读活动进行“工具书”评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更加喜爱阅读和摘记。
四、读写形式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阅读能力后,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将阅读所积累的知识与写作巧妙和谐地糅和在一起。例如在阅读了《普罗米修斯》一文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普罗米修斯,你是否会愿意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自己忍受苦难呢?”让学生在自由抒发自己见解后写成一篇小作文作为议论文的雏形,以此为未来练习议论文的书写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获得写作成就感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并逐渐爱上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优化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工作重点,要让学生在任课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爱上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未来的语文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爱娟,范兴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61-65.
[2]胡广美.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