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均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解决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的一项战略举措,制造业发展支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密切相关。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联系起来研究,对于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预测中国制造业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联系,分析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现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技术创新
党的十九大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解决经济运行中长期矛盾的一项战略举措,制造业发展支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联系起来研究,对于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预测中国制造业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大量人口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但多集中于依靠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制造大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状态长期存在,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且面临着诸多矛盾。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明确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三步走”的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在解决当前诸多矛盾的基础上转换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解决当前的诸多矛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两者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因此将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业合在一起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1.供给侧结构与中国制造转型之间的关系
1.1制造业转型升级蕴含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应者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总供给,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所谓“供给侧”,是指国民经济总量中供给方面,是社会最终使用的各类产品和劳务总量的提供方,与社会生产水平有密切关系,一定时期的供给范围、供给能力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无论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还是本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都是源于“供给侧”。而制造业是制造出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各种产品,这也是为人们增加供给,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要实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中国制造业发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真正实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制造业蕴含于供给侧之中,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制造业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现
制造业是指机械工业时代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人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总供给的主导部门、支柱产业或工业化的产业主体。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区别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制造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因为制造业蕴含于供给侧之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实现改革目标必须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稳步进行。
1.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供给侧决定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制造业发展条件,制造业作为供给侧的主要依托,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产品的供给主体。[3]供给侧中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状况对制造业生产有很大影响,而制造业的生产状况决定着供给侧的产品供给状况,决定着供给侧与需求侧能否平衡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促使制造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反之,制造业发展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丰富、灵活,能保证其有效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会日益增加,供给侧作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总供给方,其地位更是重中之中,而制造业又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人们制造提供一切生活用品,它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物质基础。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中国制造业现状
2.1出口产品单一且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我国制造依靠人力物力加工生产,形成了一种“低端出口,高端进口”的不良现象,制造业的出口也多是服装、纺织、鞋类、家具、箱包、玩具等产业,出口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而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4]中国制造业虽然发展迅速,享有“世界工厂”的美称,但其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与发达的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按2000年美元的固定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MVA)的15.6%,而日本占15.4%,美国仍保持19%的份额名列第一。[5]
2.2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但是就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制造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制造业的产品也缺发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且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发达国家,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关键零部件、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很是薄弱。高端技术仍依赖国外引进的现象是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技术人才是研发创新技术的骨干成员,是技术创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也刺激了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截至2015年,我国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达到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其中,高技能人才仅为450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6%,占比严重偏低。[6]由此数据可看出,我国严重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对于制造业创新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现状。
2.3产业组织不合理,能源消耗大
我国制造业一直都是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对于重工业的投资和建设规模过度扩张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已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而低产出、低技术、低效益”的尴尬境地。同时,落后生产能力比重过大,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的产业结构仍带有明显的“世界工厂”特征,其产业发展正处于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处于全球化的产业链低端。[7]目前制造业产业组织也很不合理,市场结构过于分散,企业竞争过度集中于价格竞争;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生产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仍较低。
3.结语
面对这些现状,我国制造业应紧紧抓住制造业发展的机遇,更应加快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步伐,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背景,各级政府应下放手中的资源和权力,给制造业企业更多地机会发展;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规范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制造业自身方面,传统的制造业应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新常态,一方面要加大对制造业主体创新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创新成果保护制度,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除此之外,制造业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还处在中低端制造产品供给,高品质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这在于制造业供给结构不合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由于制造业与供给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也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杰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省佛山市调研[J].中国经贸导刊,2018(12):68-71.
[2]程皓,阳国亮,欧阳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85-92.
[3]程皓,阳国亮,欧阳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85-92.
[4]杨子帆.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現代经济信息,2011(08):207.
[5]沈坤荣,李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1):64-7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