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梅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和教师应当抓住关键期,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小班孩子理解能力不强,专注力也不够,所以要对其进行强化巩固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字:小班;行为习惯; 典型引路; 做好表率; 潜移默化
小班幼儿处在的年龄阶段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知识经验贫乏,是非观念差,对人和事缺乏正确的明辨能力,他们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所以这一时期对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一、.教师做好指引。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孩子们通过模仿来学习老师、同伴、家长甚至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处在这个阶段的幼儿通常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但小班幼儿辨别能力还不强,模仿往往带着盲目性,他们不仅仅模仿一些积极的事情,也会模仿一些消极的事情。如何帮助孩子们有选择的模仿和学习,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
老师是孩子们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孩子们模仿的重要对象。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幼儿心目中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与孩子在一起时注意文明用语,当别人帮助你时,要说谢谢。接到对方的道歉,要大度的说没关系。例如:老师在剪贴主题墙的图片时,雨涵小朋友跑前跑后的帮老师的忙,老师带着笑容心怀感激的对雨涵小朋友说谢谢。所以后来午餐时间老师给小朋友添米饭的时候,孩子们能够自然的说谢谢。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间接而有效的影响着幼儿。小班的孩子自立能力不强,我所在的班级没到中午起床,便忙的不可开交,主要源于很多孩子不会穿衣整理,很多孩子在家习惯被帮忙,所以每天起床就坐床上等老师帮忙。天气渐冷,我们为了让孩子迅速掌握穿衣服的技巧,我们根据自编儿歌:“抓领子,蓋房子(把衣服顶在头戴上),俩耗子,伸袖子(两只手伸进衣服袖子中),拉好领子,扣扣子”,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慢动作,对于有困难的孩子一开始先提醒,实在没有办法独立完成,老师才走过去帮忙。当然针对动手能力弱的孩子,每天循循渐进有策略的放手。我认为指导的过程中,老师要使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语气温和,不可因为孩子不会就发脾气或包办代替,当孩子有困难,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同伴典型引路。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伙伴,需要群体的。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无疑是他们的小伙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然而小班幼儿还不具备对人和事的正确明辨能力的。所以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否观,教师要有意识不断发现和培养班级上的典型模范,让幼儿主动模仿。
案例:小班幼儿在校午餐,一些挑食的孩子着实让人头疼,而且只要有一个孩子不吃,坐在他邻座的小朋友也会跟着不吃的。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鼓励孩子不挑食,多吃蔬菜。一天,老师对孩子们说:“蔬菜是非常有营养的,吃了会更加健康。”孩子们显然对这种生硬的说教不感兴趣,此时,老师抱着浩浩小朋友,对他说:“哇,浩浩每次都把小碗里的蔬菜米饭吃干净,蔬菜里面有很多维生素呢,吃了让浩浩身体更健康哦,所以浩浩每天都能来幼儿园,很少生病呢。”说完顺势在浩浩脸上亲了一下。孩子们见状,都纷纷跑过来要求添菜。老师抓住时机表扬了孩子们,从此,因为有浩浩这个好榜样,孩子大大改善了不吃蔬菜的习惯。
孩子们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切忌一味盲目说教,日常生活中可多多采用树立榜样的学习方法,用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纠正以生成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
三、.家长们作好表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个体差异那么明显,作为家长应该加强自身修为,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提供优良环境。
第一,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印象。一些孩子常常喜欢说大人话,说脏话,甚至带有习惯性攻击行为。当你与这些孩子们的家长接触交流时,你会发现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喜欢说脏话,那么孩子肯定也会讲脏话,如果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使用武力,毋庸置疑孩子也会养成攻击性行为。所以当家长抱怨孩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首先要意识到的是自己的教育、言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问题。孩子的模仿行为,是无意识行为,家长的所作所为时刻都对孩子产生影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第二,家长做事要有原则性。一些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到了超市看见什么都想要。不给买就不依不饶的哭闹,弄的家长很为难。买吧,家里一大堆,不买吧,孩子就哭闹不休。家长要么就是妥协,可是妥协了吧,孩子们下次会变本加利,如果不妥协,孩子在那里闹。这往往会让家长非常气愤,还有些家长会因此大打出手。但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一些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需要提前说明,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规矩定下了,就要一起遵循,一开始就不允许的事情,孩子能够接受,一般不会有逆反心理。事后在孩子达到规定的条件事时,家长就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从小让孩子懂得按章行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第三,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目前虽然可以说二胎开放,但如今有哪些家长不是为了孩子掏心掏肺的,我认为,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有一定的生活准则,到了家里家长们放松要求,包办代替也依然是徒劳无功。这种家园脱节的方式,自然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反而还让幼儿遇到事情不积极,产生惰性。因而小班孩子年龄小,我们也不能过渡的干涉,避免包办代替,作为家长应当尽可能做到在园在家一个样,方可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就像录像机一样,孩子的眼睛会“录下”父母和老师的“影像”,你想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那你就要先养成什么习惯。家长与老师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成长中更需要我们家长、老师用爱去温暖,用尊重去唤醒,用智慧去引导。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