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烽奇
【背景与事件】
三岁的浩浩(化名)在九月份来到我园小一班,三个月下来,他从最初不停地哭泣,到每天在园内先“散步”再进教室,到如今能够在教师的热情关注下半推半就地自己走入教室,我们看到了浩浩正在努力适应集体生活的变化。但是,从他每天入园时的状态看,上幼儿园对浩浩依然是一种较大的压力,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没有让他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快乐与喜悦。
通过与浩浩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了浩浩的家庭情况。浩浩家三代同堂,爸爸妈妈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而爷爷奶奶对他的照顾细致入微且百依百顺。只因是独子,爷爷奶奶在家里宠得不得了,生怕抱在手里冷了,含在嘴里化了,让他对爷爷奶奶是百般的依赖。因此,当浩浩离开爷爷奶奶的怀抱,投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时,就非常不适应,没有安全感。
显然,浩浩身处一个备受溺爱的环境,是全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浩浩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已习惯了在家中被作为唯一的关注对象,备受呵护,而在幼儿园里,他却只能是教师众多关注点中的一个。为了顾及浩浩的这种心理需求,我们决定给予浩浩更多的关注,以帮助他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可是,我们的努力似乎收效甚微,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
【叙事与分析】
顺从与对抗
每天午睡起床,幼儿会在老师的帮助下穿衣服、穿鞋子。通常我都是鼓励浩浩自己试着穿,然后由我帮助他。今天,我照例要浩浩先自己试着穿鞋,几次催促,他仍然无动于衷。我对他说:“浩浩,你要快点,老师马上就要到活动室去了。”可浩浩还是没理睬我。看到大多数幼儿都已穿好了鞋,我带着大家一起去盥洗室,留下张老师照管个别还没有穿好鞋子的幼儿,其中也包括浩浩。可是,等所有的孩子都到活动室了,仍不见浩浩的影子。这时,张老师过来告诉我说:“浩浩不愿穿鞋,也不愿出来。”我进去一看,只见浩浩坐在小床上,脸上没有丝毫表情。我走过去边帮浩浩穿鞋边说:“浩浩,小朋友都已经到活动室了,你怎么还没穿鞋啊?老师都等急了。来,我们赶快去活动室吧!”浩浩没有丝毫的不愿意,而是十分顺从地跟着我进了活动室……
顾及浩浩的个性和情绪,为了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们都给了他很多关注。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今天无意的冷落是否让他一下子无法接受?可既然浩浩没有做出任何抵触行为,我就对他的行为作了淡化处理,也没有再向他解释:老师还要帮助其他小朋友。
第二天,同样的情景又再次出现了。大部分幼儿都穿好鞋到了活动室,可浩浩仍然在小床上等着我的帮助。我对浩浩说:“浩浩,你瞧,很多小朋友都到活动室了,老师也要到活动室去了,你可以请张老师帮忙。”说完,我就随大多数幼儿来到了活动室。不一会儿,张老师又进来向我求助,说浩浩不愿穿鞋,也不愿到教室。我走进午睡室,看到浩浩依然像昨天一样呆坐在小床前,等着我帮他穿鞋。我再一次为他穿鞋,然后带着他来到活动室……
连续两天,浩浩都用同样的方法与教师作无声的“对抗”,而我,则因为不愿让他不开心,最终都“顺从”了他。但我已感觉到,自己这样做有失妥当。如果浩浩只有在我的帮助下才会开心,那么,就意味着浩浩可能会将他所有的注意力和“希望”都放在我的身上。回想一下,以前,我总是帮浩浩穿鞋,我与他的沟通和对他的照顾要比其他两位教师更多一些。但面对这两天的场景,我感觉到自己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浩浩对我的依赖。
冷落和援助
第三天,当孩子们刚坐到小床前,我就督促浩浩赶快拿鞋,并蹲下身体故意将他挡在了仅够他拿鞋的空间里,不让他四处徘徊。当浩浩弯下腰拿鞋时,我又故意扭身去帮助旁边的孩子穿鞋。浩浩拿着鞋拍了拍我,表明了要我帮他穿鞋。我说:“浩浩,你看,老师正忙着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可以去请张老师帮忙。”我故意让张老师听见我对浩浩说的话,并对她使了一个眼色。张老师立刻做出反应,她走过来蹲下身子,等待浩浩的求助。只见浩浩犹豫了一下,真的按照我说的话去做了——他拿着鞋走到张老师面前,拉了拉张老师的衣角说:“张老师帮帮我。”张老师立刻高兴地笑着说:“好的,好的,太棒了!”等浩浩穿好鞋,李老师对着他拍手表示鼓励,浩浩十分高兴,大步走到了活动室。
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模式来训练浩浩,制造此种情景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希望他去求助其他教师,并让浩浩感受到其他老师对他的鼓励和表扬,体验到小朋友对他的真诚和热情,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喜悦。
“乌云”跟“阳光”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活动室门口接待幼儿,只见浩浩高兴地走了进来:“老师,我来了!”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面前,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快乐的浩浩。我半信半疑地问他:“浩浩,是你自己走进来的吗?”“是妈妈送我来的。”浩浩答非所问。这时,在我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并说道“浩浩真的太棒了!”让我更没想到的是浩浩说了一句话:“张老师你看,苗老师也和你一样,脸上没有‘乌云,有‘太阳光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那个星期我不仅冷落了浩浩,同时我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失去了。
这是我自己所没有想到和考虑到的。是啊,浩浩说得多好,老师脸上没有了“乌云”,有了“太阳光”。
【问题与思考】
笑,让孩子接纳了整个环境
我不禁深思,浩浩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适应过程显然是漫长的,虽然他逐渐地不再哭闹,但不哭闹并不意味着他已完成了他的适应。尽管我已经有所意识,并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关注让浩浩尽快变得快乐和自信,但我没有更深一层地想到浩浩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真正适应不应该仅局限在他是否依赖了某一个人,而是应该接纳整个环境。因为对浩浩来说,幼儿园生活不仅仅只是和苗老师在一起,还要和其他教师,尤其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共同生活。我把浩浩护在自己身边,时刻考虑要照顾孩子的个性和情绪,希望自己通过多关注和呵护来加快他的适应过程,而没有想到应该与搭班教师一起共同来承担这种关注和呵护,以至于浩浩将他的依赖全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回想起来,浩浩对其他两位教师总是心存芥蒂,采取回避的态度,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吧!
等我“放手”之后,张老师用笑让浩浩接纳了整个环境。现在,我看到了浩浩与老师、小伙伴们的成功交往,让他感受到了幼儿园里的乐闻、乐见、乐趣,并由此解开了他心中缺乏自信的心结。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崭新的浩浩:快乐、自信、话语越说越多……
笑,让老师拥有了灿烂阳光
当我听到“张老师你看,苗老师也和你一样,脸上没有‘乌云,有‘太阳了”的时候,更为意外,也更难以平静了,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说老师的笑就像阳光一样,生气了乌云就会出现。是啊,老师的笑容像阳光般灿烂,要用微笑迎接每一天和拥抱每一个孩子。
笑,是什么?笑是阳光!哦,说得多好啊!我为自己的笑能成为孩子的阳光,给他们温暖,伴他们成长而快乐!然而,我又给了他们多少笑呢?他们为什么希望我天天笑呢?这就是说,我很多时候是不笑的,是“乌云密布”的。很多人说我是个“开心果”,最喜欢我的微笑,可我为什么对孩子这么吝啬,吝啬我的笑?
孩子,老师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的!时常问问自己:“今天,你微笑了吗?”让我们用心真诚地交流,用微笑拥抱每一天。孩子,你愿意吗?
参考文献:
[1]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和出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胡厚福.班级制度化生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