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滕戟
摘 要: 成功的词汇学习需要根据认知理论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具身认知主张身体参与认知,认知语言学因这一主张发展了意向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义学等理论,为探究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英语学习者应注意分析词汇中的意象图式、概念隐喻,使用相应的“具身、多模态、情境化”的词汇学习方法。
关键词: 词汇学习 具身认知 认知语言学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词汇是听、说、读、写、译各种能力的基础。英语词汇量不足会妨碍语言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提升:在口语交流中词汇表达跟不上思维;在听力理解中难以理解材料内容;在阅读中经常查字典,会影响阅读效果和速度;在写作中词不达意。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是离身学习(disembodied learning):除了眼睛和手之外,身体几乎没有参与词汇的理解和产出,这一学习方法不符合认知科学对语言学习规律的研究新发现。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学研究发现身体广泛地参与了语言的理解:身体参与了形象动词和抽象动词的理解[1];身体在音位、词汇、句子和语篇多个层面都影响了语言的理解[2]。此外,身体还参与了语言习得、理解及生成等多环节[3]。学者将身体参与认知过程的情况称为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并发展了具身认知理论。本文将首先介绍具身认知理论内涵及相关认知语言学理论,再探究基于具身认知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
一、具身认知理论内涵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系统是一个由神经系统、身体、环境三者交互而成的动态系统,不仅局限于封闭的大脑[4]。因此,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体验性及大脑、身体和环境三者的交互性,之所以强调体验性是因为身体对认知有重要作用。Varela等认为“认知依赖于具有感知运动的身体体验”[5]。之所以强调交互性是因为大脑难以独立于身体和环境而单独进行认知加工。Varela等认为“具有感知运动能力的身体蕴含在廣阔的生物、心理和文化情境之中”[5]。
李其维认为具身认知是“认知革命”[6],李炳全、张旭东认为具身认知科学是对传统认知科学的突破[7]。传统认知坚持身心二元论,认为认知是大脑中抽象的符号运算。而具身认知信奉身心一元论,认为身体感觉运动信息能直接储存并用于新的认知任务[8]。具身认知理论对语言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二、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的意向图式理论体现了身体体验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Johnson认为人的感知觉体验来自身体与外界的交互,而反复出现的感知觉体验有助于意向图式的生成[9]。意向图式是人类概念体系的基础,能生成更具体的和更抽象的概念。Evans & Green用“力图式”解释了英语情态动词的不同情态意义:“must”对应“强制图式”,“can”对应“解除障碍图式”[10]。
Lakoff & 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以解释人类如何利用具体的、与身体体验有关的概念生成抽象的概念[11]。该理论指出隐喻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将某一具体的概念域与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建立习惯性链接,其中具体的、与身体体验相关的域叫做源域,抽象的域叫做目标域。该理论认为隐喻根植于人与世界互动体验中,是人类的思维方式[11]。Evans & Green用“辩论就是旅程”的概念隐喻解释了一系列与“辩论、争论”有关的英语表述。句子“I got lost in the argument.”与“He failed to reach the conclusion.”中的斜体词都以“身体旅行”体验为源域,投射到“辩论”这一目标域后再与相关词汇搭配[10]。
Glenberg & Kaschak提出语言符号是“模态的、非任意的”[12]。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即语言语法结构映照了人类行为体验[10]。例如,“The table is above the dog.”的可接受程度低,因为人参与该场景时会注意体积更小、更具移动性的“狗”,而不是“桌子”。故相应场景的可接受表达为:“The dog is under the desk.”这一语言结构与人类视觉特征有关,与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有关。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义、语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强调语境和百科知识的重要性。Evans & Green举例说明了百科知识如何帮助理解英语介词in的不同空间关系。在“The kitten is in the box.”中in有“封闭式包含”之义,在“The flower is in the vase.”中in有“部分在瓶中,部分在瓶外”的意思。这是因为关于花瓶、盒子等物件的百科知识对理解语言有重要作用[10]。与之类似,疑问句到底表达的是疑问义还是请求义或是质疑义,与语境有很大关系。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义如何产生和扩展、语言符号是什么形态、对语言如何产生语用意义的观点与具身认知理论一脉相承。对探讨英语词汇的有效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基于具身认知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
1.挖掘词汇中的意象图式,发掘词义的身体经验理据。
根据意向图式理论,意向图式是一类特殊的概念,先于其他概念而生,是生成其他概念的基础[10]。许多英语词汇和短语都蕴含了意向图式,例如表权力的“superordinate vs. subordinate”、表情绪的“She is high. vs. She is low.”、表程度的“overestimate vs. underestimate”等都蕴含了“上-下”图式。“上”对应“权力更大、情绪积极、程度更强”等义,“下”对应“权力更小、情绪消极、程度更弱”等义。这与权力人与非权力人的座位高低、情绪表现人的身姿、将物体倾倒进容器等身体体验相关。在词汇学习中如果学习者懂得挖掘英语词汇中的意向图式,找到词汇表达与身体体验的关联,那么更易理解语言为什么如此表征相关概念,有利于学习者理解词汇意义,触类旁通。
2.分析词组表达的概念隐喻基础,丰富相关概念域的系统。
在词汇学习中应注意分析一个概念域中的相关概念如何与另一概念域中的相关概念建立系统联系。根据概念隐喻理论,目标域的概念是由源域概念系统投射而来的[11]。因此,目标域的相关词组都是以对应源域概念为基础的,可以据此建立目标域的意义系统。例如,Lakoff & Johnson列举了英语中以“论证就是建筑物”为概念隐喻的例句[11],这里转引列为(1)-(4)。例句中斜体词的使用都是源于“建筑物”这一个概念源域。Evans & Green列举了英语中以“论证、辩论就是战争”为概念隐喻的例句[10],这里转引列为(5)-(6)。例句中斜体词的使用都是源于“战争”这一个概念源域。初学“argument”的学习者如果知道相关概念源域,更易快速掌握相关搭配表达,从而完善关于“argument”这一概念域的系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1)The argument is shaky. (该论证摇摇欲坠。)
(2)We need some more facts or the argument will fall apart. (我们需要更多事实,否则论证将会坍塌。)
(3)You need to construct a strong argument for that. (你需要为此建造一个强有力的论证。)
(4)The argument collapsed. (这一论证崩塌了。)
(5)He won the argument. (他赢得了这次辩论。)
(6)I couldnt defend that point. (我守卫不了这个论点了。)
3.多模态化学习,拓展词汇储存和通达通道。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语言加工的形式不是抽象的符号的运算,而是来自感知觉的模态信息[12]。来自不同感知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认知系统加工、储存、通达、提取。增加词汇呈现模态有利于扩展通道,提高储存和通达效率。词汇学习者应该改掉相应的“离身、单模态”学习模式:坐在座位上查、记、背;培养“具身、多模态”的学习模式: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系统来听读音、读例句、看相应图片或视频甚至动态模拟词汇使用场景。当下许多英语词汇学习移动客户端配有多模态学习材料,除了有词汇的词义解析外,还有例句、音频和相应使用场景的图片甚至视频。一些学校机构建设的词汇学习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为多模态学习提供了途径,学习者相应地调整学习方法。
4.构建词汇使用的情境,了解词汇结构语用功能。
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百科知识和语境在认知中有重要作用,不应被排除在语言知识外。学习者应变“脱境学习”为“情境学习”。词汇学习途径是多样的,除了记忆专门的词汇书外还应增加词汇学习使用情境。英语有诸多非组构性表达、习语,这些词汇的意义不等于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叠加,往往带有特殊的含义并在特殊语境中使用,在阅读文章、影视作品中碰到类似表达时学习者可以利用百科知识推断语义、利用语境推测其语用功能;在口语练习、情境表演中使用这些表达,从而扫除语言使用障碍。
四、结语
具身认知主张身体参与认知。强调的身体体验性和大脑、身体、环境三者交互性对人们认识语言如何表征和习得有重要启示作用,认知语言学因突出了身体在语言认知中的地位而发展了多个相应理论。意向图式理论对于理解词汇为何如此表征概念有重要作用;概念隐喻理论有利于掌握词义拓展;语言多模态和象似性解释了词汇如何表征、记忆、提取;认知语义学对百科知识和情境的强调对词汇学习者养成“情境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英语学习者应注意挖掘词汇中的意象图式,分析词组表达的概念隐喻,使用相应的“具身的、多模态的、情境化的”词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苏得权,叶浩生.大脑理解语言还是身体理解语言—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义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6):189-194.
[2]曲方炳,殷融,钟元,叶浩生.语言理解中的动作知觉: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2(6):834-842.
[3]管群.行动为基础的语言观及其对语言学习机制的诠释:一个有关语言习得、理解以及生成的理论[J].山东外语教学,2014(2):39-46.
[4]Gelder T.. What Might Cognition Be, If Not Computation?[J].Philosophy,1995(7):345-381.
[5]Varela, F., Thompson,E. & Rosch, E.. The Embodied Mind: Cognitive Science and Human Experience[M]. Cambridge: MIT Press,1991:172-173.
[6]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12):1306-1327.
[7]李炳全,张旭东.具身认知科学对传统认知科学的元理论突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6-123.
[8]Barsalou, L. W.. Grounded Cognition[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8(59):617-645.
[9]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40-48.
[10]Evans,V.,Green, 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180-190,299,197,112-113.
[11]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13-34;46.
[12]Glenberg, A. & Kaschak, M.. Grounding Language in Action[J].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02(9):558-565.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基于具身认知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项目编号:16C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