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利闻 梁杏好 洪绮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阶段进入小学阶段教育上的稳健连接。这一阶段是幼儿学习生涯过渡的第一阶段,对以后的教育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学校与家长应引起充分重视,密切关注幼儿的需求。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顺利渡过该阶段至关重要。文章对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以适应幼小衔接阶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幼小衔接;需求;习惯培养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多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开,而小学阶段不同。目前,许多幼儿在这一过渡时期产生不适应的表现,例如阅读困难、拖延症、注意力分散、书写能力差、自控自律能力差、理解能力缺乏、社交能力不足等,严重者会对学校产生抵触心理。幼儿的这些表现可以通过过渡期学习及交往习惯的培养来预防,所以学校及家长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
一、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区别及现状
(一)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区别
首先,幼儿园的教育以陪伴为主,幼儿进入幼儿园,从吃饭、睡觉、游戏等生活上的琐事,到上课、活动等学习上的安排,都是在老师的陪伴与照顾下进行的。而进入小学阶段后,老师除了课上教学外,其余时间并不会陪伴幼儿,要求幼儿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性。
其次,教育形式不同。幼儿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识。幼儿主要通过与小朋友间的游戏和对环境的观察来学习,学习内容以生活习惯的养成为主。而小学的学习内容以文化课为主,授课方式也从游戏、活动转变为单向的知识灌输。
再次,幼儿心理上产生的变化。幼儿园的学习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进入小学后,相对枯燥的课本、家庭作业、考试等都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不仅如此,在小学阶段,幼儿从被呵护者转变成需要独立面对学习生活上困难的承担者。
最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会使幼儿产生不适和陌生感。良好的集体生活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幼儿进入小学,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接触完全陌生的班级、老师和同学,会在心里形成负担,内向的幼儿甚至会产生焦虑感。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这一时期需要家长耐心地陪伴,同时更加留心幼儿的日常生活变化,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全新的环境,慢慢融入新的集体中[1]。
无论是从学校、老师的角度还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区别都非常大,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在文化课上的教育片面性、突击性、盲目性较强。例如英语,幼儿园更关注幼儿的基础知识储备,并不注重技能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现实中入学考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早龄化,幼儿园过分超前地制订不符合幼儿年龄的学习计划。
在幼儿园中,文化课的学习多以游戏为主,这导致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停留在游戏上而并不是学习内容本身,影响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过分超前的学习计划会适得其反,使幼儿对于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严重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幼小衔接的具体方法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家长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有些家长反映,幼儿在看书写字过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缺乏定性,甚至无法较长时间地坐在书桌前的问题。事实上,过渡阶段的幼儿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家长对孩子给予厚望,希望孩子在步入小学阶段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储备。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2]。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意味着幼儿必须转变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幼小衔接阶段与其“投喂式”地增加知识量,不如侧重于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例如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书写姿势、礼貌的社交方式等。
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好读书的习惯,使幼儿更多、更快地吸收知识;正确的书写姿势能有效地预防不良的书写对发育期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有所补益;礼貌的社交方式使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良好的友誼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至关重要,社交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及倾听习惯,有效的沟通能提升孩子掌握信息的能力。
(二)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已经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例如自己吃饭并收拾碗筷,自己搭配穿衣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整理自己的玩具、书本及学习用具。在幼儿园,老师也会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如午休过后谁能最先穿好衣服,谁能又快又好地叠被子等,在细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不仅如此,班级里会轮流让表现优异的孩子来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可以管理和指导其他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提升了自我约束能力,而且增强了积极性与自信心,培养了自我服务意识与服务他人的意识。
责任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学校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以小见大,通过很多小事可以看出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责任感。例如,放学后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有的是孩子独立完成的小任务,有的则是需要家长配合的亲子作业[3]。孩子能按时、主动地完成作业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老师需及时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鼓励表现优异的孩子,家长亦是如此。
(三)学校及家长的配合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使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作风,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家庭、学校两方应该抱着共同协作配合的态度,一起促进幼小衔接成为一个顺利而连续的过渡期。学校作为知识启蒙的培养者,应当主动为幼儿们埋下“知识启蒙的种子”。对于幼儿家庭来说,需要有规划、有组织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幼小衔接阶段初期,可以增强学习的活跃性和趣味性,目的是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幼儿园作为孩童启蒙教育的起点,直接影响到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那些在幼儿园时期搭建起来的学习模块成为幼儿教育中的有效策略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环节,可以对幼儿定期回访,将幼儿的学习情况记录在册,充分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这一方案需要家庭方面的大力配合。
【参考文献】
[1]李丽君,金卓,于红.关于幼小衔接英语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67.
[2]刘四英.试析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2017(34):223.
[3]陈艳娟.浅谈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J].大东方,2019(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