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中学 广西防城港 538000)
一、引言
在当前新环境下,如何对农村初中生的责任教育进行有效的落实,促使学生各方面责任意识的有效提升和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农村初中生责任教育工作开展中,如何更好地应对新环境的挑战,更好地引导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解决其责任感缺失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探究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他们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困难,不断奋发图强,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挑战。
现阶段,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责任感方面,主流情况相对正面和积极,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朋友和家庭具有良好的责任感,但对于外人则缺乏明确的责任感;对于班集体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社会责任感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部分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但是在具体行为层面上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周边的交流水平也相对有限,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部分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较为封闭,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责任意识相对淡薄。面对当前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环境,很多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进而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和问题。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留守学生的问题较为严重,很多学生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孩子都是由祖辈照顾,导致学生自身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影响学生自身的责任感。部分家长对孩子存在过度溺爱和保护的情况,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独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很容易出现意志品质薄弱的问题,并对外界环境不够关心,缺乏社会责任心。长此以往,难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青春期的关键成长阶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第1,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在对学生展开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感。例如,对于卫生方面的责任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带头保持教室内部的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废纸和粉笔头等。在这样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影响下,学生们自然也就能够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意识,人格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让责任感得到更好的渗透,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一些公交车司机突发疾病,在危急时刻第一时间会停好车,确保乘客的安全。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和体会的过程中得到责任感的提升。
第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责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在责任教育当中因势利导,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继而实现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教师应该不吝啬用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能够从小事当中获得成就感,刺激其责任感的提升和发展。例如,在一些班集体活动中,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结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是提升学生责任感的必要途径。在日常班集体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足够的参与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参与,让其在参与活动中提升责任感。
第3,对家校合作的有效实现。农村家庭教育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家庭教育方面的有效强化,促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家长相应的建议,更好地构建家庭教育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成长环境,保证家庭环境的健康非常关键。对于一些家长溺爱孩子的情况,应进行及时的纠正,并让家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部分家长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往往在家中让学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需要学习就可以了。这种情况本身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提升,也很有可能让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该让家长给予学生一定的家务,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们也能够真正的对家庭负责,进而对社会负责。另外,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也应与家长定期进行沟通,就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家校合作来更好的调整教育策略,形成家校合力,真正的打造一个教育“大环境”,为学生责任感的提升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初中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责任教育的落实,充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责任感,才能更好的严于律己,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肩负起对社会、家庭的责任,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