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花
(南平第一中学 福建南平 353000)
高中阶段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学内容既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良好的语言基础是学生学好语文、应用语文的前提条件,因此,高中老师必须重视语言理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言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魅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趣和韵味。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不断赋予语言特殊的含义和情感。语言理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理解语言,明白语言中的意境、情感,才能更好地应用语言工具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对于高中生来说,语言理解是学好语文的必备能力,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梯,有助于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语言理解的重要意义,在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更好地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语言理解不仅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能力。任何学科中的知识体系及基本概念都是通过语言来阐释的,比如数学定理、历史事件、专有名词等等,只有理解语言,才能够更好地记忆这些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是社会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其中包含大量的社会性概念,加强语言理解,能够形成更加活跃的内部语言,进而达到思维和书面文字的统一,提高学科核心能力。
语境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的意境。汉字的神奇之处在于,当不同的文字组合在一起时,我们除了看到语言的形式,更能够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体会到书面语言之下所蕴含的意境,才能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程进度的需要,老师很少带领学生细致地分析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这导致学生遇见一些常见的语言符号时并不能马上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含义,既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高中语文中有很多意境悠远的语言符号,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语言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情感。比如“梧桐、芭蕉、流水”通常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能够渲染出一种凄凉、悲凉的氛围;“菊花、梅花、松柏”通常用来展示高洁的品质或用于抒发感慨;“红豆、连理枝、比翼鸟”则通常用以表达相思、爱恋的情感。老师要教会学生熟记各种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鉴赏文章时,需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抓住物象特征与作者的情感。如在学习《登幽州台歌》一课时,其中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涕下”一词就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郁闷、愤慨之情,再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可以了解到作者虽出语高昂,但却蕴含着对时代的感慨,表达出自己不得志的境遇。
在语文阅读中,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与作者更好的产生共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刻思想。但这种语言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熟悉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比如,学生接触到的鲁迅作品很多,在鲁迅的作品中总是有一些看似矛盾的句子,但实际上表达了非常强烈的情感,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写到“我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与“我实在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等等,看似前后矛盾,实际上却体现了作者悲痛、愤恨的心情。这种语言表述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情感力量。在讲《呐喊》一文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老师让学生阅读了《药》《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文章,有了这些文章的铺垫,在学习《呐喊》时就更容易与作者产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迅速找到文章的关键点“梦想、寂寞、希望、呐喊”。之后学生又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对他特殊的语言运用产生了更多的感想。
此外,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其中有“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词句,作者表面上是在写长沙的美好景色,实际上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描写长沙晚秋的景色和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回忆,抒发了对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透过表象看本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表达复杂的情感,既能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在整个中学阶段,写作始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加大,而写作分值大,所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必要。高中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及写作理论,比如不同文体的结构、名人名言的引用、修辞手法的应用等,很多老师在写作教学时也更加偏向这些知识的讲解,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写作成绩得不到提升,甚至会“拖后腿”。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不妨转换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将写作的语言与生活中的观察、内心的情感建立联系,让学生明白写作实际上就是将心中的感想书面化的过程,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文字来描述自己所接触过的人、遇见过的事、看过的风景,比如写周记、随笔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练习方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表达心中的真实情感,日积月累,学生就能逐步构建起书面语言和心中感想之间的联系,写作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仅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和名著,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就能更准确地体会不同语言书写形式所代表的情感、叙述方面的差异,对语言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