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
摘 要:“互助研展”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面向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取到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初中生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大大减少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有效促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互助研展;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转化
初中数学教师都知道,当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内容就开始变得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庞大,这时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性也就非常明显。为此,数学就成为许多初中生的一个弱点,更有甚者厌恶数学,敌对数学,使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如何转化他们思想、提升他们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数学教师执教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互助研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有效发挥了作用,课堂上数学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师生间的有效互助,合作探究,充分展示的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
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必须责无旁贷,高度重视起来。结合“互助研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找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种,有些学生本身对于数学是有兴趣的或者说是不排斥的,但是因为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较落后,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动力。有些数学教师对于教材理解虽然非常得透彻,但是教学深度把握不准确,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去教授每一位学生,而不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施教学,从而使得一些本身喜欢数学但是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
2.课业繁重致使学生消极学习
虽然数学教学由浅入深,但是要想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有课后练习的辅助。这就导致教师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督促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熟悉与掌握。而这种被动的学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长期课业负担也会影响学生身体和心理,使他们产生消极心理。
3.家长逼迫致使学生产生较大思想压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中考的分数占比非常高。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迫切地希望自己孩子成绩突出,考个好的高中,从而能够考个好大学。这样的思想转化到学生身上就是不停地督促其学习,提高成绩,获得高分。起到的效果就是使学生身心疲惫,睁眼数学、闭眼数学。过大的思想压力使学生忽略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只看到了枯燥的公式和乏味的符号,从而产生麻木感。家长的急功近利,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出现。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合理调控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数学教师需要利用这个平台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互助研展”的數学课堂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进度。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讲解的知识可能一分钟就能够理解,一般学生两分钟,而学困生则需要三分钟。所以教师需要给予三分钟的时间让学困生去消化知识,而不是两分钟。只有这样才能够照顾到学困生,使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多给予学生一些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尤其是教学内容较难的时候,让学困生了解到并不是只有他们觉得难,加强讨论能够帮助他们加深认识,更好地掌握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助,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搭建提升学困生数学自信的平台
数学学困生往往不自信,多数学困生认为数学难,认为自己学起来吃力。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为其打造自信的平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上的时候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给予其表扬,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并带给他们成功体验。课堂表现机会的增多以及成功体验的累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并且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逐步转变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打破学困枷锁。
3.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致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优势非常明显,能够把数字和文字、仿真图像、逼真的音响效果、视频图像等等多种音效信息有效地综合运用起来,使学生的感官及视觉有机地配合在一起,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空间及想象能力,让学生有想要学习的想法及动力,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互助研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致,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少数学学困生的数量,有效转化学困生。
参考文献:
[1]李燕,尹哲.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邓长南.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华夏教师,2015(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