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12-29 09:09翟文梅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翟文梅

[摘要]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开展,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 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教给小学生自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内外阅读资源,做好阅读指导,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提高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阅读教学花费了教师不少心血,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1.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

情趣是人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启发诱导得当,兴趣盎然,否则消极低沉。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主要靠挖掘教材本身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力和教师设问、启发性语言的诱惑力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学新课文时,教师应在范读上多下功夫,尽量使自己进入“角色”,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置有趣的思考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1)降低阅读起点,消除畏难情绪。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低难度的阅读思考题,如细读课文,不会的字问老师或同学,能查字典解决三到四个字;能把课文读通顺;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些什么内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对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掌握,也乐于接受,久而久之自然消除了畏惧心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采取竞赛的方式,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争强好胜,任何带有竞争性的活动,他们都希望参加。教师可以利用课上课下时间,组织各种竞赛,如“演讲会”“成语接龙”“诗歌朗诵”“普通话演讲”“作文竞赛”“改正错别字”“查字典”等,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懂得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有丰富的知识。

(3)阅读课外读物,丰富阅读知识。要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多读课外书尤为重要。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做好课外作业,又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就需要教师先做精心的指导。其次,要給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减轻课外书面作业量,可以要求学生每人订报刊一至两份,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段落,可以摘抄下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这样,学生不仅从课外读物中得到许多知识,而且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课全面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侧重及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具备阅读方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根据这六要素概括出课文的大意及主题思想。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读又训练了学生的说。组织学生交流时,经过思想的碰撞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又会有所提升。这一过程教师要做出适当的点拨与评价,不能放任自流,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很重要的。

2.再读课文,展开个性化阅读

此环节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在句尾和句中做简要的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交流时可让选同一内容的同学展开朗读比赛,其他同学评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学习目标落到了实处。

3.揣摩课文,内化积累

本环节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潜心阅读,与文本对话,揣摩重点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并将其积累。组织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听一听学生体会到的表达效果,切不可老师代劳。这样才可以切实培养学生体味、推敲词句的能力,进而提升欣赏的能力,也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基础。

4.感悟课文,升华拓展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说一说得到哪些启迪,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想到哪些类似的诗文或记忆;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还有什么疑问,大胆地质疑。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及创造性阅读的培养,此环节一定要落到实处,切不可蜻蜓点水。也许我们最初会感到学生无话说,很无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同时,教师也要学会等待。只有听到了学生的声音,才知道学生到底读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畅所欲言,让学生悟出课文的味中味、弦外音。

5.走出课文,迁移练笔

此环节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做不同形式的练笔,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如课文写人方面传神,教师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人的方法,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人;课文的故事很感人,但留有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补白故事或续写故事等。总之,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设计阅读步骤,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的话精辟地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采用导读法,就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设计导读步骤和导读题

导读一般分四个步骤进行,即预习初读,感知课文;引导精读,理解课文;指导再读,边读边议;总结练读,培养能力。

第一步:将课文先读四遍,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分清段落层次,抓住主要内容。如在教《种子的力》一课时,教师出示导读题供学生思考。①课文的作者是谁?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②课文主要写什么?③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说明种子的力量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通过圈画、默读、朗读,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第二步: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怎样引导精读呢?可采用以问促读,以问引读的方法,提问时要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问学生世界上什么的力量最大?再问作者为什么说种子的力量最大?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加以论述的。通过引读辨议,学生知道,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提出观点,然后举出事例,证明观点,最后阐述事理,引出中心,思路理清了,再指导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通过以上的初读和精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要体会感情,还要再读,边读边议。议文章的中心,议文章的结构,议文章的重点,议文章不甚理解的段落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四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阅读,把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增加作文训练的因素,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写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中受到启迪,又深化了对课文形象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完,再回过头来总结,找出课文的异同,从写作背景、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等方面品味,从而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道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不同的课文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乐学,对知识易于接受,就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例如《燕子》、《桂林山水》、《瀑布》等写景状物的文章,采用轻松愉快的方法赏析导读;《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记叙文紧扣中心句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树立正確的人生观,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