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艳
[摘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于家长来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父母必须对孩子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言传身教,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健康成长。父母给学生创造的财富,有的是物质财富,有的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身外的财富,精神财富是融入身体、伴随一生的财富。父母更应注重留给孩子更多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培养;习惯;财富;教师
教师和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习惯的形成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化过程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自己、家庭和社会。
一、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做事有计划是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习惯。从小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这种习惯的养成必须是对学生从小的有意识的一种培养,并让学生养成一种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每时每刻该做什么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一旦养成,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父母和教师轻易不要更改。在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原则性,不要轻易向学生妥协,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明确每日执行自己的做事计划是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和必须执行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就会变成伴随学生终生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事业、生活和家庭都很有益。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就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改进和增添习惯培养的内容。比如,让学生从小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按时上学、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自己安排好休息与娱乐时间,自己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物品等,进而发展到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交流习惯、安全意识习惯等。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生活,又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自理能力,同时,还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想办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培养、锻炼、提高、突破、创新学生自我的目的。
二、培养讲道理、善待他人的习惯
讲道理和善待他人是人的立德之本。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生活和他人也会如何对待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明确“要想别人对你笑,你首先要对别人笑;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要让学生从小树立一种生命独立体的意识,我们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独立的,一定要在面对他人时尊重对方,要对人有礼貌、要对人讲道理、要善待他人,这也正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需要,更是人类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要对学生言传身教,用言行来影响和熏陶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模仿,并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也应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常微笑地面对家人;寻求他人帮助时要多用礼貌用语,平时要多注重家人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学生有礼貌、尊重他人、讲道理、善待他人的习惯。
三、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正体现了生命独立体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具有个性特征,因此,要把独立体的个体放到现实生活中,让这个独立的个体去体验、去积累,让学生不断地走向成熟,适应社会。由于独立体的存在,无人可以替代,因此,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明确人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要承担起对家的责任和义务,要对孩子付出,那么,孩子也要承担起对家的责任和义务,也要对父母付出。教师承担起对学生教育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学生也必须承担起学习的义务和责任。这些都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自己将来要面对生活和面对社会的需要。因此,从小要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里,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例如,要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打扫卫生等,只要家长可以放手的,就都让学生自己去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一定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展现在父母和老师的面前,这将有益于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益于学生的独立,有益于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有益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每个人都要单独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未来,只有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接受、不断地改变、不断地适应、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创造,才会更好地适应生活,才会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生活中立足,给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四、培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习惯
父母和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意识,给学生明确划分开自己的和他人的,并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拿别人东西时,一定要得到持有人的许可。如果学生偶尔发生了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家长或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这样做的害处,并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父母和教师的引导,真正从小树立正确的认识。针对学生出现了错拿别人东西的状况,父母或教师在與学生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真正懂得以后该如何处理遇到的这种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物权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该如何使用和支配物权的方式方法。
五、培养遵守时间的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遵守时间的重要性,遵守时间可以给人一种诚信感,遵守时间是守信的根本。引导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每天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好自己该做的事,有利于学生提高做事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树立时间概念,有利于学生珍惜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例如,学生应自己确定看动画片多长时间、写作业多长时间、几点必须睡觉等,并真正做到按计划进行。这样会使学生有更强的时间观念,每天按照自己安排好的时间更加有效地做自己计划中的每一件事。
六、培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的习惯
家长和教师应从小让学生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培养他们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需要不断地吸取大量的外部知识信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需要有大量的直接知识经验和大量的间接知识经验来丰富自己、强化自己,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地突破自己、创新自己,才会使自己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成长。要让学生明确,应善于学习和利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选择性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应注意在他人面前多听、多看、多想、多借鉴,尽量少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轻易给任何事情下结论,不要把自己的优点化为强势,并在他人面前展示,而应保持谦虚的心,用一颗温暖、谦虚、向上的心面对人和事,遇事要多做少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用语言来显露自己的优点。一个人的谦虚会给自己带来愉快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好评,谦虚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一把金钥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欢乐。
七、培养在错误中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做错事,这时应理性对待,其实做错事也有积极的一面。不做错事,学生就不会成熟;不做错事,学生就不会进步;不做错事,学生就不可能有经验的积累;不做错事,学生就不会有提高;不做错事,学生就不会拥有自己的未来。在生活中做错事,是经验的积累;在学习中做错题,那是走向成功的一次反馈和借鉴。学生做错事,父母和教师要善于引导,找出学生做错的原因,加以引导,使今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的人生阅历不断得到丰富,并在不断反思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不要怕学生做错事,在学生做错事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学生会逐渐明白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让他们经历风浪的历练,才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前行,才有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站稳脚。父母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面对错误,如何反思错误,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达到不犯错误、走出困境的目的。学生如果能养成善于在错误中反思的习惯,那么他们将会很好地迎接和挑战摆在自己面前的一切困难,也会大大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作为父母或教师,應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一份自信,可以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给学生的将来带来更有意义、更美好、更享受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任金祥,张华清等译.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鲍艳.动手是能力培养的关键[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