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说课案例

2018-12-29 08:16戴建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情感美春江花月夜意境美

摘要:《春江花月夜》说课案例从教材地位、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根据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一课进行了分析解说。

关键词:说课;《春江花月夜》;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一、說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中的作品。这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把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这首诗有“盛唐第一诗” “孤篇压全唐”的美誉,还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青春、热情的初唐之音。

根据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应反复吟诵诗歌,把握意象,进入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和理趣。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通过意象体会意境的诗歌鉴赏方法。对于《春江花月夜》来说,其意象明确而典型,春、江、花、月、夜都能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它们融合在一起,构成奇妙醉人的画境,足以吸引学生置身其中,缘景明情。

诗中的春江美景、深刻哲思、游子思妇的哀怨之情,都是通过“月”这一意象来寄托的。诗人借“月”驰骋想象,将我们引入了情思浓郁的诗境,将“月”这一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意蕴发挥到了极致。鉴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欠缺,把握“月” 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点拨。

另外,诗中蕴含的个体生命虽短暂,但人类却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的深刻哲思,学生因为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局限,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才能深刻感悟。

总之,在把握意象、运用恰当的鉴赏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方面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进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鉴赏层级。

三、说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基于高二学生的学情,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循着“月”的线索,把握作品脉络,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月”这一意象,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哲思。

四、说重点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月”为主线,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花林、高楼,高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内容丰富的画卷,虚实相生,显示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然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了春江花月夜幽静的意境美。

因此,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他们感悟画面的意境美。

所以本课的重点应设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循着“月”的线索,把握作品脉络,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难点

这首诗将多种诗情合为一体,其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有对人间挚情的讴歌,有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这些情感都是通过“月” 这一意象传达的。由于学生在诵读中常常难以准确把握其意蕴,以致于在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或失误。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难点设为: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月”这一意象,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哲思。

六、说教法

结合本文特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特安排教学方法如下:

(一)配乐诵读法——朗读吟诵,感受意境

“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高昂或低沉的韵律。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体会诗歌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进入情景交融的意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以诵读为依托,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 “书声朗朗初体味 美文美读入诗境” 环节中,配以《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然后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强调学生在诵读中要注意知人论世,走进作者的内心,品味诗的内涵,要注意语音、语调、动作、表情和音乐的配合等等;最后师生共读,用情感点燃情感。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诵读也无处不在,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美好的情怀,读出深邃的意境。

(二)情境教学法——启发想象,意境再现

在 “夜月高悬启哲思 江月春花动离情” 环节中,教师先请女生齐读前八句,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抓住明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共同欣赏月下春江的美景。

明确: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幽美的水墨彩图。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随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下!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三)启发点拨法——引领启迪,拨云见雾

在“夜月高悬启哲思 江月春花动离情”环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月”蕴含的哲思时,可以请男生齐读相关诗句,要求学生结合诗句,把握意象,合作探究。鉴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的局限性,这一点学生可能不好理解,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可以将曹植《送应氏》中“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的诗句,阮籍《咏怀》中“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的诗句和这首诗的诗句进行比较,点拨、启发学生准确理解诗句意蕴。

明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廢与绝望,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我们似乎听到了盛唐之初强健乐音的回响。

(四)合作探究法——自主发现,分析综合

在“把握意象析脉络 月色动人探月蕴”环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结合文本,回顾旧学,温故知新,探究“月”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蕴含,体会诗中“月”的思想情感内涵。

1.纯洁无瑕的感情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2.变与不变的哲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思乡怀人的深情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4.博大广阔的情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总之,通过这几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引领学生将月与江、月与夜、月与花、月与人相结合,体会随着月升月落,春江月夜的风景绮丽变换,把握诗中逐渐丰富的月蕴,将初月的纯洁无瑕,悬月的亘久永恒,月下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深刻地印入学生的脑海,涵泳诗韵,摇曳情思。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诗歌教学的特点,这节课在设计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我校美文美读的教学理念,以诵读为抓手,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

书声朗朗初体味 美文美读入诗境

把握意象析脉络 月色动人探月韵

夜月高悬启哲思 江月春花动离情

(一)说导入

导语: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其在诗坛上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为无数人迷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根据这首诗创作的动人乐曲。美妙的乐曲,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就让我们一起在乐曲的陪伴下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书声朗朗初体味 美文美读入诗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

3.教师指导诵读。

(三)把握意象析脉络 月色动人探月韵

1.请学生再次自由诵读全诗,认真思考《春江花月夜》的中心景物是什么,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文本以及所学作品,探究“月”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体会诗中“月”的思想意蕴。

(四)夜月高悬启哲思 江月春花动离情

1.请女生齐读前八句,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抓住明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共同欣赏月下春江的美景。

要求: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月夜美景,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男生齐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这些诗句蕴含的哲思和感悟。

3.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作者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引发了诗人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呢?请男女生分角色诵读表现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部分,要求抓住意象,分组探究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人怎样的情感。

4.通过理清诗脉、把握意象,学生充分地理解了诗意。最后,请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优美的春江月夜中,带着张若虚的人生思考,伴着游子思妇的绵绵愁情,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乐曲中,置身诗境,放飞自我,自由地大声地诵读这首千古绝唱。

八、说作业

课后,为了巩固这节课和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抓住诗歌意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古诗的方法,写一篇简短的古诗赏析。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方法,学以致用,进行鉴赏品读并写出鉴赏心得。

明确:请学生结合教材中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赏析示例,鉴赏杜甫的《月夜》,要抓住月的意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写一篇300字的赏析文段。

九、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月理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作者简介:戴建伟(196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文学课堂实践。

猜你喜欢
情感美春江花月夜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春江花月夜》赏析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