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茹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有所育”的民生工程,是全民素质培养的奠基工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依靠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来实现,但自去年各种极端虐童事件大量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影响。虐童事件的发生,是教师综合素质缺失的体现。芭蕾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重视芭蕾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芭蕾教育通过基训和鉴赏两方面,塑造幼儿教师优美形体、良好气质,进一步引发其对美的追求、感受和认知,从而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关键词:芭蕾教育 综合素养 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6-011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依靠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来实现。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有所育”的民生工程,是全民素质培养的奠基工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在新形势下,更应注重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但自去年携程、红黄蓝等极端虐童事件大量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影响,使得幼儿教师形象大为受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当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的信任危机。虐童事件的发生,是教师缺乏对孩子的爱,缺少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体验的表现,是教师综合素质缺失的体现。通过艺术手段加强幼儿教师的审美能力,唤醒其对幼儿的热爱,增强对美好事物的体验刻不容缓。
一、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必须正视艺术教育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2.事物本来的性质;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综合素质应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其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及其素养、修养和能力的总称,是个人的主体性品质。综合素质是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属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不易改变,反映出了每个人是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于他人的个人特征。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反映了其是否能胜任幼教一职,是其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核心和根基。
同时综合素质作为一个合成性结构,它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7个要素面组合而成①。要加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不光是在其德、智、体、劳上的培养,也不仅仅限于其对学前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还应包括在艺术教育上的培养和体验,加强其审美素质的提升。蔡元培认为:“大学看艺术与科学一样重要。艺术能养成人有一种美的精神,纯洁的人格。”②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接触艺术信息、感受文化艺术意韵、获取情感体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还可以促進智能发展,提高感受美、应用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人的综合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可能仅仅只有智商的发达,情商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的配合,在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必须要正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芭蕾艺术教育是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的发展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舞蹈这门以肢体为工具的动作艺术,它在作用于人的综合素质7个要素层面上具有其他艺术所没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尤其是芭蕾。芭蕾作为西方传统舞蹈,是优雅、高贵的代名词,被誉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自文艺复兴时期起一直是西方国家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在对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一)在思想道德上使人获得善的德行
在早期芭蕾萌芽的初期,带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功能,提倡通过芭蕾的舞蹈训练来对人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芭蕾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继承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萌芽的初期便带有伦理学的影响。在以巴尔达萨雷·卡斯蒂缪内为首的新柏拉图学派观念中强调了人具有的理性本质,“很少见到一个美丽的身体中居住着坏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外在的美是内在的美的保障性标志”③,他们认为以美的身体为出发点,由外及内,塑造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暗示了舞蹈能造就美的身体,进而获得善的德行。图瓦诺·阿博在《舞蹈艺术》中提及“练习舞蹈可以去除粗野的心和蠢驴的头脑。……学习舞蹈有两个作用:一是有利战争保卫共和国,二是美德能进入心田,获得爱情。”④幼儿至童年是人生的根基与核心,是成人的精神故乡,幼儿教师的品德良好与否,对幼儿的性格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学习芭蕾,在一次次训练中自我约束,加强人自律能力的培养,塑造美丽的身体,有利于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二)在人际交往中使人礼貌相处,社会文明有序
幼儿教师学习芭蕾有利于加强其对人际交往中的礼貌观念,使其在社交过程中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幼儿教师对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这是由于早期芭蕾盛行于宫廷中,尤其注重舞蹈在社交中的礼仪体现。“文艺复兴追求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秩序。”⑤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社会的文明有序就需要借助于礼貌,而礼貌又常常是以某些行为和方式来体现的:如鞠躬,对上层阶级的跪拜,对女性的谦让恭敬等,都需要有一定夸张和优雅的动态来表示,而芭蕾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种夸张和优雅的动态也间接影响了中世纪之后的西方骑士文化和宫廷礼仪,这使得男女们原本如野兽般的求爱方式受到了礼节的制约和艺术的升华。舞蹈教师洛瓦纳指出“难道不是学了跳舞后他们进客厅会见客人时才能从容,和有身份的人对话时才显得端庄有礼……?”⑥参加舞蹈活动,让人们在集体舞动中感受来自他人的情的传递,获得人的尊严和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使人礼貌相处,社会文明有序。
(三)在身体动觉智能发展中修饰人的行为举止、仪表仪态
在芭蕾的舞蹈活动中,舞者体现出来的有节奏的律动贴合了人对于生命之动的理解,在律动中,有节奏地支配身体寻找情感的突破口,带动生活情绪的宣泄,这是人的生命的最基本的感觉和生理的一种基本需求。在有节奏的律动中感受内心的充实,符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对身体动觉智能的要求,即“较强的身体动觉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情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⑦其次,芭蕾本身流淌着的贵族血液,使其天生自带了对于仪态仪表的修饰属性,“……从规则的或不规则的位置以及身体的动作中,我们能够区别出标致绅士的潇洒风度和举止或是粗鲁农夫的笨拙行为;我们能发现一位少女的优雅风采不同于其侍女的丑陋身段……无论是绅士还是女士,身体的每个步伐,每个动作和行为都能够灵巧而敏捷,并与对称和优雅相吻合,这该是多么有益啊!”⑧通过学习芭蕾,能有效地锻炼幼儿教师的身体灵敏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同时使其行为端庄,仪表仪态落落大方。
三、以芭蕾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及建议
芭蕾教育主要通过基训和鉴赏两方面对幼儿教师进行素质提升。在基训中,学生通过练习,感受芭蕾“开”“绷”“直”“立”的训练要求,形成正确的站、坐、行姿态,塑造良好的形体,培养气质。在鉴赏中,通过对经典芭蕾舞片段的赏析,了解芭蕾在不同的时期展现的不同表演风格,巩固芭蕾“开”“绷”“直”“立”的审美原则,对芭蕾背后相关的历史、人文、风俗有进一步了解,体会西方传统美学精髓,进一步引发他们对艺术美、美的本质的思考,提升幼儿教师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以身体训练为原点修行雅仪
芭蕾作为肢体语言,是一门身体训练的艺术,因此利用芭蕾教育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品行和仪态,必须要从身体的训练开始。在训练过程中,既要保持芭蕾基训的严谨和优雅,又要注意贴合学生的学情,不盲目追求华丽的技巧和复杂的组合,从身体根本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姿态。芭蕾基训区别于其他的舞种训练,更强调课堂礼仪。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舞很少有在课前行礼的要求,但是在芭蕾训练中,明确要求在课前和课后,所有人必须行礼。在正式上课之前,所有人需要对教师行礼(女生屈膝,男生点头),以示尊重,同时也代表着芭蕾课堂的正式开始;在正式下课之前,不仅需要对教师行礼,还要对同学行礼。一个行礼动作在课前和课后,一首一尾,互相呼应,为整堂芭蕾课带来强烈的仪式感。在行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教师,尊重同学,养成一颗谦逊有礼的心。
任何学习都必须符合学情,因材施教。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没有舞蹈基础,学生年龄大多在16岁以上,肌肉韧带回弹性较强,骨骼较坚硬,且将来不会从事专业舞蹈教学或表演,因此在进行芭蕾训练中,要注意多种练习方式交叉进行。如在训练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训练后,做好放松和修整,以防运动损伤。受学生年龄所限,柔韧性训练是最为痛苦,也是最难见效的,因此在训练腰、腿、肩等部位的软开时,要注意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静力性拉伸为主,动力性拉伸为辅,循序渐进。在静力性拉伸中,适时“超负荷”⑨,让训练效果達到最佳。同时加强对学生上半身舞姿的训练,适当减少对其下半身的力量和稳定性训练,让学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感受芭蕾带来的美的体验,而非单调枯燥的练习。
(二)以经典鉴赏为辅助引发思考
体验舞蹈美有益于身心和谐,欣赏舞蹈美则关系到情操陶冶。通过欣赏芭蕾经典舞蹈作品,可以达成对幼儿教师的情操陶冶,促进人性的完美。舞蹈主要通过肢体动作塑造鲜活生动的舞蹈形象来传情达意,芭蕾以讲究人体线条,注重腿部动作与技巧为特色,以轻盈飘逸,舒展敏捷为风格。如《天鹅之死》作品中,编导运用足尖的碎步,手臂的起伏和单腿站姿生动诠释了一只天鹅挣扎在垂死边缘,但依然向往蓝天的不屈不饶,它所呈现出来的悲壮之美,带给人深邃灵魂的震撼。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超越了一般生活的功利性和实际性,带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的感受。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只有表皮之美,让它流传至今并熠熠发光的是其蕴含在内的精神价值之精华。通过品鉴赏析优秀的作品,不但能够让人感叹于表演家们的精彩演绎,更能在其作品本身的情绪和内容中带来对人性的思考。如在《无益的谨慎》一剧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编导的巧思妙想,还有男女主人翁对于自由爱情的向往。舞剧中表达的自由革新的思想,提倡自由恋爱,表达了对贵族的不屑,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在这部作品第四场场演的那天,巴士底狱被攻占,法国大革命全面爆发,在欣赏舞剧中,通过普及舞剧的社会背景、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艺术在传承历史精神中的使命。随着经济的增长,时代的进步,学生从小衣食无忧,不查贫瘠和桎梏,也不觉自由可贵,通过欣赏作品能让他们在戏剧化的对比中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存怜惜之心,从而更加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在学习芭蕾过程中,加入对经典作品的鉴赏,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典芭蕾的形式美和内容美。“通过美把感性的人引向形式和思维,通过美使精神的人回到素材和感性的世界”⑩在享受美、感受美的同时,促进鉴赏力和培养美感的教育。
注释:
①郑慧慧:《舞蹈的力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第241页。
②蔡元培:《在西湖国立艺术院开学式演说词》,1928年4月16日。
③[法]保尔·布尔西埃:《西方舞蹈史》,邢晓瑜,耿长春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④图瓦诺·阿博:《舞蹈艺术》,1588年版,第6页,出版信息不详。
⑤[美]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欧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⑥[德]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⑦[美]霍华德·加德纳:《新视野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⑧[法]保尔·布尔西埃:《西方舞蹈史》,第238-240页。
⑨《舞蹈生理学》第142页:肌肉拉伸超过其正常长度的10时,柔韧性可以得到最大幅度的发挥。
⑩[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