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锦兰
【摘要】数学学科除了承载着“授业”这一传统历史使命之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即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服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要“依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还要教注意师风德、社会公德、才重德轻、班级德范这“四德”,真正做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
【关键词】德育渗透;数学学科;学科渗透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数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做了如下的描述: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一向给人们以严肃、冰冷感觉的数学学科,它除了承载着“授业”这项传统历史使命之外,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赋予了它新的时代使命——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这就是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所谓的“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发掘德育资源,把握德育时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道德教育,最终使“传道”与“授业”达到双赢呢?
一、“遵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有效德育渗透的依据
(一)有效利用教材中显性的德育素材
数学教材是师生开展各类数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材料,它是按照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在教材里面就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德育教育.这些显性的德育素材,通常在教材的例题部分、练习部分、课外知识部分都很容易就找到.
案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减法”
图1
教材编排了“奥运金牌榜”这样一幅情境图(如图1所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幅情境图制作成课件或是直接用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小朋友观察金牌榜,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交流.在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看到这个奥运金牌榜,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情感.其实,爱国主义教育并不需要喊口号,这些口号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反而是这些简单而真实的数学数据,带给他们的震撼就更大.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数学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的素材,而这样的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是不难发现的.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德育素材
教材中除了有很丰富的、显性的德育素材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德育渗透之外,有些素材可能并不是那么明显,需要教师们在深入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挖掘出来,有时还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
在讲授完新课后,笔者安排了一个“寻找身边的四边形”的活动,把本地区的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找找里面的四边形.
图2
在活动中,学生除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之外,还领略了数学图形的美,从而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最后,笔者呈现了莲花山郊野公园的图片(如图2所示).
师:在郊野公园上常常会看到上面的标示牌.
师:在上面能看到四边形吗?四边形里面还写了一些字,请读一读.
生:……
师:这些提示重要吗?为什么?
生:非常重要.提示我们不要在山上玩火,这样非常危险的.
教材中隐性的德育材料因为它的“隐”,所以不太好发现,这也需要教师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和累积.
(三)备课时做个有心人
不管是显性的德育素材,还是隐性的德育素材,它们都是一堆没有生命的东西,它们是不会自己来展示自己的,必须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发现、加工、创造,所以,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做个“有心人”,把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和道德教学都放在心上的那个人.在备课时,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新课标,正确把握本学段中的德育要求和德育内容.
二、“服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规律,是有效德育渗透的保证
(一)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
每節数学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以使学生掌握特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为主,而德育渗透只是整节数学课中很少的一部分,严格来说,它并不被划入到数学教学的哪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切忌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同时也切忌死板地把德育渗透固定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德育渗透成了“形式主义”.德育渗透最理想的境界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一上课,老师就从裤兜里掏出一些钱.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学生:钱.
师:你知道钱有什么作用吗?
生:可以买东西、可以存起来、可以坐碰碰车、可以看电影……(学生说了很多)
师:哦,钱这么有用,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生1:爱钱.
生2:把钱存起来.
生3:节约用钱.
……
教师的目的是想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但学生明显没被引到这条路上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说了钱的用途后,用投影或课件展示一些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人民币有什么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人民币除了可以流通,其实人民币上面也体现着我们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风貌.这时,教师再问:“人民币的用处可真不小,而且它还很美,你有什么悄悄话对人民币说呢?”在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再来谈“感情”的事,相信学生体会得更深刻.
(二)注意好德育渗透的方式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目前来说并不丰富,它包括了教室训话、个别谈话、表扬和批评、制度或纪律约束[1]、结合某个数学知识进行德育渗透等等,前面四种方式是较常用的,而本文所列举的案例更侧重于最后一种渗透方式,它兼顾了数学教学和德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其实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或是课外作业的方式,把德育渗透延伸到课堂之外,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
这个课时的内容其实很简单,要求学生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考虑到学生对于纳税的知识了解并不多,但是笔者觉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他们将来也要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所以了解基本的税收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在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上网搜索或采访家人,了解我国的税收分类、税收作用有哪些?为什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第二天上课时,笔者就让学生就昨晚的问题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个别汇报.学生是有备而来的,所以讨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学生对于依法纳税也有了自己的认识,知道了逃税漏税是可耻的行为,也是违法的行为.可见,这次的作业除了渗透道德教育,更为学生上了一次法制教育课.
三、“依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效德育渗透的源泉
新课改之后,数学课程的内容在选择上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也应该如此,做到以生为本.
案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课前引入)
师:昨晚布置回家把父母和自己的出生日期写下来,谁来说说?
生:……
师:仔细观察,在记录出生日期时都用到了什么?
生:年、月、日.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练习部分)
师:算算父母是不是闰年出生的.
……
师:除了出生日期,我们的身边哪里还会用到年月日?
“年、月、日”这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上手”,也不太感兴趣.既然这样,不如考虑把书中列举的“有意义的日子”改得更熟悉一点,比如,改成父母的出生日期,而且在练习部分也拿它来做“文章”,这样效果很不错的.经调查,很少有孩子会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而这节数学课,不仅让他们记住了这一天,同时也给他们上了一节感恩教育课.
四、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的“四德”
教师风德,即教师的风范德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作为数学教师也不例外.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教师本人必须有良好的师德;要学生遵纪守法,教师本人也要遵守社会公德;要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本人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开朗的、积极的.如果教师教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这势必会影响德育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本人的良好的风范德行,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活的教材.
社会公德,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道德.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人类社会约定俗成很多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的社会公德却遭遇了挑战.例如,近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扶老人”事件,让我们开始怀疑:这好人还能不能做?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要与时俱进,“一本天书教到老”是明显不行的了.同时,社会的进步也在日益丰富社会公德的内容.
才重德薄,就是注重知识却忽视了道德养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或许会更看重的是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东西,而忽视了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的一些品质要求.甚至有些教师觉得,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了,至于品德方面,就睁一只眼閉一只眼,其实这也在助长着“才重德薄”的现象.才、德兼收当然是最完美的,但当没法兼备时,我们要谨记:做人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比培养一个高分能手更重要.
班级德范,即班级中的道德规范.作为数学教师可能会奇怪:班级的道德规范不是班主任的事吗?跟数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其实,这里所指的“班级规范”是专门针对数学课堂而提出来的,是区别于班主任所订立的班级规范的.为了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有效而规范,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制订班级德范是有必要的.这些德范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小组学习的开展情况来制订;除了可以由教师来制订,有些条例还可以交给学生民主制订.
五、小结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并把有效的德育渗透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去,真正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曾维灿.全日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学学科德育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4.
[2]成芳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低年级数学学科德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79.
[3]张付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