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姚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的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反思。以课例为例,论述三大构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试图探索出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衔接的新途径。
【关键词】三大构成 反思 课例 实践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项目“多维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5026|620190117020)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32-01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与核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色彩感知能力等,训练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各大艺术类高等院校都普遍存在学用脱节、理论讲述枯燥乏味、作品形式匮乏等现象。课程学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本文将对三大构成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探索。
一、告别传统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从构成艺术的源头来培养学生
综观我国艺术各门类,农民画可以说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绘画者大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普普通通的市井平民,他们可能大字都不认识,更不用提三大构成等美术常识,但在他们的作品中却能展现出丰富的构成原理以及构成形式。而很多接受正规艺术训练的专业生却正面临着学用脱节的困境。
本人反思出現此现状的原因:教学重心过于偏重在三大构成理论上,而忽略了三大构成理论的源头——生活与艺术的构图意识。农民画大多是农民耕作之余,拿起画笔涂抹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聊以自慰。由此发现,生活这一源头正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凝聚很多构成原理的主要原因。若要让三大构成理论不再枯燥、生硬,我们的教学也可以直接从丰富的生活与纯艺术构图意识中吸取养分。设计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积累的再创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源泉。
教学课例如下:
教学背景:平面构成——点、线、面的构成与应用
教学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线、面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点、线、面的性质以及构成规律。比如点:常规认知中,体积小的,分散的物体就被认为是点(举例:玛丽莲梦露脸上的痣是性感而可爱的点),但这只是狭义认知中的点,点并不仅仅只是由物体的大小而决定(举例:帆船由远到近,视觉上也就形成了点)。通过生活实例概括出点的性质:点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定义点的前提是对比。同理在线、面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带到户外,观察线条、块面的组织形式。比如观察树叶叶脉、建筑外立面等组织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线的分割、面的韵律节奏等。
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深入了生活,也学会了观察生活,提高了学生对美的发现和概括能力。
二、理论教学与案例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教学重心大多停留在构成法则、原理上,容易导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将会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适时地加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教与学有了较好的联系。案例分析的过程,不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构成常识,还能把构成基础的训练和设计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课例如下:
教学背景:色彩构成——通过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色彩意象的概念。
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经典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色彩意象的概念以及应用。如案例:1940年,美国纽约码头爆发了一场工人罢工运动。事件起因是工人们觉得弹药箱太重。事件解决得非常很巧妙。根据颜色专家的建议,把弹药箱原本的深色改成浅色,弹药箱的实际重量并未改变,但工人从心理觉得弹药箱变轻了,事件也就圆满的解决了。课堂上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如何感受以及归纳色彩意象对人们的影响。
教学效果:通过实例的陈述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破课程分割的壁垒,实践教学与专业设计实践紧密结合
以往的教学大多把三大构成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没有注重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导致学生难以将课程训练内容与后续的专业课相结合。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尽量把基础的三大构成训练与后续的专业设计课(书籍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等等)结合起来。
教学课例如下:
教学背景:立体构成——以各大艺术院校的热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研究对象,设置与其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主题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与本质,因此,实训项目是立方体空间训练,以20cm×20cm的正方体为基本形,用切割、拼接、穿插等手法将立方体打散并重构,创造出一个新的、富于美感的立体形态。2.视觉传达专业:因此,实训项目是立体书的制作,通过切割、折曲、粘贴、空间组合等技法制作出一本既能折叠又能立体展示的书籍。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构成设计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并找到了三大构成理论与其他设计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总之,上文论述仅起抛砖引玉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三大构成教学中也将出现不同的现象与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多元方法,灵活应变。
参考文献:
[1]姚琴芳.对“三大构成”基础训练的思考[D].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123.
[2]庞蕾.构成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4):159.
[3]应琦.关于构成设计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10):58.
作者简介:
周薇(1982-),女,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讲师。
姚磊(1980-),女,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