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摘 要 地理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应试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需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培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本文首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积极的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22-0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通过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有效改革,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促进地理教学的高效实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很多教师都在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进行对学生各种素质能力进行教学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但是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状况,不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也阻碍了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过于单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现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很多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愿意进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使得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无法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教师的压制,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
(二)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课堂积极性
在地理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进行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如今的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有的学生只是将各种地理知识死记硬背,不愿意进行自主的学习,一方面由于教师方式的过于简单和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由于地理课程过于繁杂,地理名词和内容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地理教学中,影响了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一)转变教师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教学者,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地理教学的目标,认识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积极进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创新,以课程教学需要为主,有效的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教学培养,实现对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吸引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对知识的学以致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作用,可以有效的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改革,将各种地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考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其他同学用心观察两位同学自转公转运动特点演示的对不对?活动后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自转、公转的方向是否一致,是否正确?(2)公转的轨道是否为椭圆形?(3)举起的双手代表地轴,地轴的指向和倾斜姿态是否正确,保持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建立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批评或鼓励的方式进行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可以说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提高教学的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黄银.着地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2]王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教育现代化,2017.
[3]罗文婷.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西部素质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