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发辉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四步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080-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而构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换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而不是命令学生如何阅读、阅读什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对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学会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用心去读、有脑多想,注意词语积累;二是要学会理解、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重视精要语段的学习。对于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理解运用,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二、要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要将课堂尽量放开,教师要做到能放能收。不要将课文的理解全依靠教师的讲解,甚至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了解了学生实际,就能有的放矢进行课文教学。阅读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采用什么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在这方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讲应是精讲,是为教给学生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而讲;学生的练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而练,是用以培养阅读能力的。因此,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做示范,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一般情况下,朗读课文、识别字词、句子分析、结构特点等,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由于自学能力主要是从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因此,在讲练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着力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实现的,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做到突出教学重点,能启发学生思考,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课外阅读,坚持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有范围广、内容杂、数量多、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生如不掌握恰当阅读方法,很可能读了就忘,徒劳无益;同时教师如没有适当的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很可能流于形式,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不予完成。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读的任务的同时完成做好内容批注和笔记,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和批注,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将阅读读物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句、重要段落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查阅、使用,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有利于阅读的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