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郭晓丽
(深圳信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愿意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交际意愿高的学生往往能主动把握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参与交流,而交际意愿较低的学生经常保持沉默,消极或抵制参与小组讨论等口头交际活动。因此,研究学生的交际意愿,了解其学习外语心理,以提高教学成效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首先介绍二语交际意愿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然后以高职生为研究个案,探讨英语交际意愿的个体影响因素,为提高英语教学成效提供参考。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是由McCroskey和Baer(1985)提出来的,用于解释一语交际中的相关现象。MacIntyre等人(1998)开拓性地将交际意愿概念拓展到了二语习得领域,二语交际意愿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个体发起同某人或某些人用二语交流的愿望(MacIntyre,1998)”。MacIntyre等人提出了一个有6个层面的金字塔式(见图1)的二语交际意愿理论模型。
图1 影响交际意愿诸变量的探索性模式
二语交际意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焦虑、渴望交际的愿望、动机,性格等等。MacIntyre,Babin& Clement(1999)把交际意愿区分为个性特质交际意愿(trait WTC)和情境交际意愿(situation WTC)。前者指的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发起交际的倾向(McCroskey & Richmond 1991),后者的定义是“在某个特定时刻用第二语言与某个(些)具体的人交谈的愿望”。个性特质交际意愿主要研究以下方面:动机和态度(Hashimoto, 2002; MacIntyre,2001),自信(Baker & MacIntyre, 2003), 国际姿态(Yashima 2002; Yashima et al. 2004),年龄和性别(MacIntyre et al. 2002);情景交际意愿主要研究:学习环境(Baker & MacIntyre 2000),交谈者、交谈话题及交谈情景(Kang 2005)、课堂环境(Cao 2011)。
国内对交际意愿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Wen和Clément(2003)进一步拓展了二语交际意愿的理论内涵,他们通过对中国学生的观察,发现本土文化是影响中国学生观念和学习方式的主导因素。唐蕾、霍红(2006)通过对中国学生交际自信、交际意愿和英语使用关系调查,发现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和自我效能感均影响交际意愿,但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力更大;彭剑娥和 Woodrow(2010)以579名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二语自信直接影响外语课堂上的交际意愿。
综上所述,交际意愿受到语言、交际、社会心理等的影响,影响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学习者的个性特质和情境因素。个性特质如性格、交际能力、学习动机、交际信心、交际焦虑等;情境因素如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影响、教师影响、教学活动安排、话题选择、任务设计等。
上述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采用了量化研究方法,缺乏定性研究,并且鲜少有研究关注高职学生的交际意愿,尤其是学生个性特质因素。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个性特质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影响交际意愿的个体因素众多,学习者个体的性格、中国文化等因素非课堂教学能左右,所以笔者提取了学习动机、课堂焦虑和学习英语的原因这三个因素来研究。研究问题是:
1)交际意愿与学习动机、课堂焦虑、学习英语的原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学习动机、课堂焦虑、学习英语的原因如何影响交际意愿?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对交际意愿水平高中低的3位同学进行了半结构采访,访谈内容围绕交际意愿、学习动机、课堂焦虑和学习英语的原因,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以期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解释。定量分析问卷借鉴国外成熟量表。为保证问卷的质量,笔者前期进行了试测,共发放问卷30份,调整和修正了部分选项。问卷核心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模式,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5个选项代表不同的态度强度供学生选择。问卷的总信度值为α=0.871。问卷有五个量表组成,以下汇报各个量表及其在实测中的信度。
1)交际意愿:量表采用的是Sick and Nagasaka's(2000)WTC scales,包含20个项目,测量学生在不同场合交际意愿的强度。α=0.786
2)学习动机:量表采用的是Hashimoto(2002),包含8个项目,测量学生的动机强度和对英语学习本身的态度。α=0.773
3)课堂焦虑:外语课堂焦虑量表采用的是Horwitz and her colleagues(1986),包含33个项目,测量学生的提问焦虑,考试焦虑等。α=0.747
4)学习外语的原因:量表采用的是MacIntyre et al.(2010),包含19个项目,测量学生学习外语的客观和主观原因。α=0.881
表1 部分量表题目
量表项目序号 问题学习外语的原因1 学英语会让我找到一份好工作。2 我想和外国人打交道。3 学英语使我知识丰富。4 会英语有助于我出国旅游。5 学英语使我更了解自己。6 学英语使我得到更好的教育。
本研究的对象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个自然班的180名同学,问卷于2017年6月在课堂上通过问卷星发放,共回收171份问卷。
笔者运用了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整理,调整了反向计分,生成新变量,求得了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之后,笔者对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2 描述性统计量(n=171)
交际意愿的平均值为3.5073,学习动机的平均值为3.6901,学生的平均交际意愿与动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比交际意愿高些。学英语的原因4.0377,数值较高。课堂焦虑3.0702,数值中等偏下,学生的焦虑水平较低。
表3 相关性(n=171)
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交际意愿、学习动机和课堂焦虑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交际意愿-学习动机)=0.496,p<0.05;r(交际意愿-课堂焦虑)=0.403,p<0.05;r(学习动机-学习英语的原因)=0.488,p<0.05,r(学习动机-课堂焦虑)=0.536,p<0.05)。以上数据表明,学习动机和课堂焦虑会较明显地影响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学习动机又会受到学习英语的原因及课堂焦虑的影响。
表4 模型汇总b
a. 预测变量:(常量),焦虑,学英语的原因,学习动机。
b. 因变量:交际意愿
调整的R方为0.262,即课堂焦虑、学英语的原因、学习动机构成的组合能解释交际意愿26.2%的变异。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交际意愿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的交际意愿与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交际意愿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又受到学习英语的原因及课堂焦虑的影响。
本研究中学生的交际意愿与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这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自信心与自主性等原因密不可分。后续的访谈显示:交际意愿高的学生能够主动去参加社团活动,并且积极寻找机会了解各国文化风俗的不同;交际意愿低的学生比较懒惰,依赖老师的课堂灌输,并且对外国的文化风俗兴趣不高。这一现象符合Yashima(Yashima 2002; Yashima et al. 2004)提出的国际姿态(international posture)观点。国际姿态指学习者对国际时事的兴趣、到国外居留或工作的意愿、与外族文化成员交流的就绪状态以及对外族文化开放的不带民族优越感的态度等。Yashima 等的研究表明,国际姿态直接影响动机和交际意愿,而动机通过交际自信间接影响交际意愿。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认同英语是一门世界语,认可自己是全球共同体的一份子。借用一位交际意愿水平较高的同学的话:我很想出去看一看,了解国外的文化风俗,了解一下外国和中国有什么区别,然后思考我们国家还需要在哪一方面需要改进。当学生认可了国际姿态的观点,学习动机和交际意愿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主动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最终增强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次问卷调查的课堂焦虑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加考试,与教师交流,与外国人交流,与同学交流等。对于有回答问题焦虑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同伴讨论的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反馈,变焦虑为动力,提升交际意愿;对于部分焦虑水平高,语言水平较低的高职学生,在课堂任务中可先安排他们和熟悉的同学合作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老师在合适的时间介入提供支持并及时表扬。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外国人时不知道如何交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活动的实用性,设计一些既能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能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对异域文化的焦虑。后续访谈中还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二语自信心较弱,导致了英语交际意愿不高。教师应多设计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课堂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多多参与,这样随着发言次数的增多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二语自信心就会提高,从而减轻课堂焦虑。所以教师要随时密切观察学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课堂焦虑,改善交际意愿,最终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交际意愿密切相关,学习动机又受到学习英语的原因及课堂焦虑的影响。在访谈中发现,交际意愿高的学生会主动寻找机会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并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规划。交际意愿水平低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认知模糊,对未来职业的安排还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让学生认可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课堂要以教会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关注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而非过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其次,教师需要多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点。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音乐、电影、设计、旅游等非常感兴趣,所以特意设计了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课堂展示,教学效果良好。这也鼓舞了笔者要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给学生及时反馈和适时鼓励,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交际话题的趣味度和熟悉度,创造一定的交流信息差,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得不说,降低课堂焦虑。
本次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交际意愿与学习动机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学习动机提高,交际意愿也相应提高。而学习动机又受到学习英语的原因及课堂焦虑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教会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国际姿态,密切关注其他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交际意愿,最终提高英语水平。
本次研究对象只是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样本量较为单一。本次研究对交际意愿及其相关因素的各种交互关系的复杂性考虑尚显不足,尤其缺少与课堂环境的互动研究。在课堂环境下,影响交际意愿的各个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很难将它们割裂开来进行研究,未来的研究可着眼于情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英语的课堂交际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