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如何实施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评价

2018-12-26 09:16李宣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学习目标初中数学

李宣群

摘要:学习评价方法的变革会直接导致课程改革质的变化和发展。本文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为出发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评价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等角度,来探讨如何形成网状结构模块的评价体系和民主、开放、灵活的评价策略,以便使初中数学学业评价更客观、科学,也更能发挥评价的最大效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评价;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93

学习评价方法是对课程改革影响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既是学习目标,又是评价内容和标准。在具体实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是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探究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上课后,教师要创设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形式要新颖、活泼,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但评价内容应体现“五性”,即:1. 基础性,包括认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等现象,获得初步的测量(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2. 思考性,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简单的分析、推理、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能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 应用性,是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 实践性,是指主动地运用知识以操作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5. 人文性,包括对数学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有改正错误、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承担的任务。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提出问题应该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教师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三是学生提出问题。

二、恰当地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实施新课程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评价时,教师应将学段目标作为这一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目标的要求。评价方法要恰当,可采用纸笔测验、课堂提问、作业等方法进行评价。

对数学概念,以往的评价主要集中测验学生是否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或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别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还不止这些,对概念的真正理解是学生能够自己举出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在几个概念之间比较它们的异同,学生还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描述。

对公式、定理与法则的评价,往往只看是否记住和套用。这种评价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简单套用,不能灵活运用,并且在运用时往往忽略成立的条件和使用范围,经常出现运用错误,并且经多次纠正后还不能改正。

传统的教学和考试都集中考查技能的特征,却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隱含在技能应用中各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更少评价在数学思考过程中看不见的解题策略的使用情况。新课程强调,对技能的评价不只是考查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题策略的应用。

三、重视对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包括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图形和统计等的过程中,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能力,初步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与态度发展的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工作者所认识。作为情感领域数学教学目标所涉及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加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但它们作为学习的动力系统,却制约着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就,实际上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而是要把学生知情行诸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情感的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着重强调他每次学习的进步,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其兴趣。学生对数学情感与态度的表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显然,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很难通过测验考查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问卷或借助态度评价表,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感受,考查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信心、坚持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学习目标初中数学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