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与中华民族

2018-12-26 10:26刘文学
关键词:氏族炎帝黄帝

□刘文学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始祖是炎黄二帝,中华文化最早是由炎黄二帝创造的,其中包括文缘文化和血缘文化,一脉相传。中华民族的祖根地在有熊国的轩辕丘。

一、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奠基者

(一)中华民族是以华夏民族的后裔汉民族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的

七八千年前是伏羲时代,中华大地上有“万国”氏族部落。为了自己氏族或部落的生存与发展,他们互相攻伐兼并,世无宁日。黄帝族通过对炎帝族和蚩尤族发动战争统一天下,在今河南新郑一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有熊国,首次实现了“万国”氏族部落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大统一。“陶天下为一家”,不断与其他氏族部落相融合,到夏代形成了以炎黄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华夏民族之称,是由炎黄族裔“夏族”融合华胥氏族裔“华族”而成。有学者说,华夏民族形成于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此时尚无“夏族”和“华族”,何来华夏民族?有学者说,华夏民族到西周才形成。夏代已有夏族(夏人)和华族(华人),何其晚也?华夏民族在夏代形成之后,历经夏商周三代到秦汉的大一统,不断与东夷、西羌、北狄、南蛮等四方少数民族或战争,或分封,或迁徙等,形成了以华夏民族为主体,与许多少数民族相融合的汉民族。汉民族是在汉代形成的,西汉始有“汉人”之称,东汉始有“汉族”一词。汉民族形成之后,又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断与四方少数民族相融合,至清末民初始有“中华”一词,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其中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

(二)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民族融合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从伏羲氏族部落到炎黄部落联盟。伏羲氏族部落是由诸如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轩辕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浑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祝融氏等氏族融合而成。五千年前,炎黄族崛起,不仅融合了伏羲氏族部落,还融合了其他许多氏族或部落。史书有“万国诸侯”。所谓“万国”表示很多的意思。这说明无论是伏羲时代的氏族部落,还是炎黄族兴起时代的部落联盟,都是氏族或部落融合的结果。此时期,国家还没有出现,氏族或部落流动性很大,还不可能也不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今天意义上的“民族”。此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孕育期。

2.从黄帝所建有熊国到夏朝。史书记载,黄帝时代有“万国诸侯”,实际他们都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其中黄帝部落由熊、罴、貔、貅、狼、豹、虎、鹗、鹰、、鸢、、雕等13个部落组成。炎帝族由神农氏、祝融氏、共工氏、彤鱼氏、女修氏、方雷氏、西陵氏、夙沙氏、缙云氏、后土氏、有邰氏、夸父氏、箕氏、鸟氏、灵恝氏、互氏、百灵氏等部落组成。蚩尤族由81个部落组成。蚩尤族原是炎帝族的一个子族,后坐大为蚩尤族,为姜姓。这三大部落联盟,以黄帝部落联盟为核心,以黄炎蚩三大部落联盟为主体,历经五帝时代,约一千年,不断融合四方氏族部落,到夏代形成了华夏民族。华夏民族的诞生是黄帝统一天下,创建有熊国,万国氏族部落大融合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是由以炎黄为代表的族团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形成的。这是中华民族的童年。

3.从夏代到秦汉。史书记载,夏初有“诸侯万国”,这些诸侯实际多是原来的部落首领。到商代以炎黄族为主体形成的华夏民族,不断与四周夷族相融合,只剩下3300多个诸侯。到西周只剩下1770多个诸侯,其中东夷的莱夷、徐夷、淮夷等,南蛮的荆楚、舒、巴、蜀等,西戎的西戎、犬戎、赤戎等,北狄的严狁、猃狁、允等,都融进了华夏民族。到春秋,只剩下120多个诸侯国。到了战国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这七国是华夏民族的主体,又全部或部分融合了东夷、义渠、巴、蜀、羌、匈奴、突厥等22个民族。秦汉的大一统,促使华夏民族再一次与周边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汉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青年时期。

4.从秦汉到清末民初。汉代以后,汉民族继续与四周少数民族相融合。魏晋时代,乌桓、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融入汉民族。隋唐时代,东西突厥、高丽、契丹、库莫奚、铁勒、勃律、尼波罗等14个少数民族全部或部分融入汉民族。五代十国时,汉族势力衰弱,周边许多数民族进入中原,乌桓、柔然、铁勒等少数民族先后融入汉民族。两宋时期,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部分融入汉民族。元明清时,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其间有鞑靼、瓦剌、亦力把里族融入汉民族。汉民族又与蒙、满、藏、维吾尔族等55个民族相融合,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多元一体格局,休戚与共,共谋发展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壮年时期。

(三)炎黄二帝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历史地位

1.炎黄二帝造就了华夏民族。华夏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民族只有在国家出现之后才可能产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以黄帝为核心,与炎帝、蚩尤联合建立的有熊国。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时代,进入以文缘关系为主纽带、以血缘关系为辅纽带的民族时代。在黄帝创建有熊国之前,其社会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所形成的氏族或部落。黄帝建立有熊国之后,由于氏族或部落的大交流、大融合,以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特征等为基础,逐渐形成民族。民族的形成打破了氏族和部落时代的单纯的血缘关系,它建立的基础是以文缘关系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辅的社会形态。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炎黄时代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华夏民族是炎黄造就的。没有炎黄,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没有以炎黄族为主体所形成的华夏民族,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

2.炎黄族裔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形成,最早是以炎黄族为主体,融合其他族群形成了华夏民族,后来又以炎黄族的后裔华夏民族为主体,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形成了汉民族;再后来又以汉民族为主体,与其他55个民族相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炎黄族裔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

3.炎黄族裔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以炎黄族裔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汉民族,还是其他各少数民族,无论是融合还是被融合,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形成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为中华民族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炎黄族裔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主体地位,贡献最大,影响深远,历史自然地选择了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1905年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民族之研究》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之所成。太古以来,诸侯相错,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求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这几句话,不仅适合华夏民族,而且适合炎黄族、汉民族和中华民族。这几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诸侯相错”。各个民族,或由于战争,或由于自然灾害,或由于迁徙等原因聚居在一起,形成了“诸侯相错”的格局,形成了共同的地域基础,这是民族相融合的前提条件。如果天各一方,无论如何也形不成一个新的民族。二是“各去小异而求大同”。各民族既然生活在一起,就会出现趋同化,去掉各民族之间不适宜的东西,追求各民族共同的东西,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共生共荣。这个“大同”是什么?那就是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两种,一种是文缘文化,一种是血缘文化。这两种文化,是民族之间相融合的“化合物”。没有这两种“化合物”,是形不成一个新的民族的。三是文化“化合”。只有文化,没有“化合”,也形不成民族。“化合”的途径是“接触交通”,即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命运共同体。没有这三个条件,是形不成一个新的民族的,所以说中华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

二、炎黄二帝是中华文明的肇始者

(一)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有八大功德:

一是发明耒耜,教民播种五谷,解决了族民的吃饭问题。

二是尝百草,发明中草药,撰写《神农本草》医书,为民疗疾。

三是开创日中为市,进行以物易物交易,发展商贸。

四是发明琴瑟,制作音乐,以悦民心。

五是提出“民为邦本”,治理“国家”。

六是修德教民,始立教化,提高人民素质。

七是始创“腊祭”,祭祀天地,以求丰年。

八是种植苎麻,纺织麻布,制作衣服,以避风寒。

另外,还发明了八卦、制陶、煮盐、明堂、弓、矢等。

炎帝神农氏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华民族由太昊伏羲氏时的渔猎时代带入农耕时代,开创了中国的农业文明,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黄帝有熊氏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黄帝功德:

1.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了中国最早的疆域。黄帝创建有熊国之前,万国氏族或部落林立,各有地盘,为扩大生存空间,互相攻伐。黄帝通过对炎帝、蚩尤等部落联盟的战争,统一了天下,首次实现了最早“中国”疆域的大一统。有熊国的疆域,东至大海,西到崆峒,北到幽陵,南达熊湘。没有黄帝开拓的有熊国的疆域,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疆域。

2.黄帝与炎帝、蚩尤等族联合,缔造了华夏民族。没有华夏民族,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民族。

3.黄帝时代比较全面地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1)黄帝时代所创建的物质文明。

一是在农业上改革生产工具,饲养家畜,创立中国最早的农业生产体制田亩制和井田制,均贫富,满足国民的吃饭问题。

二是种桑养蚕,缫丝织帛,制作丝绸衣服,黄帝垂衣而治天下,使国民过上文明生活。

三是创立宫室、明堂、楼、台、亭、阁、太庙、城堡等,解决国民的安居问题。

四是发明舟、车、指南车、记里鼓、道路、里堠、服牛乘马等,解决国民的出行和交通运输问题。

五是制定度量衡,造几案、铜鼎、镜、弓矢、刀、枪、剑、戟、戈、鼓、号角、灶火等,解决国民的日常用具问题。

六是建立大型市场、宾馆,制作货币,发展商业贸易。

(2)黄帝时代所创造的政治文明。

一是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有熊国。其后的五帝三代,以及秦汉至明清王朝,皆为其继承和发展。没有黄帝所创建的第一个有熊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二是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这种国家体制,为五帝三代所继承,亦为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所借鉴。

三是创建初具规模的国家政权机构。中央为天子,其下设二监、三公、四史、五官、六相、七辅、九士、十一将,一百二十多个官员管理国家。

四是划分九州,建立行政区划。除黄帝直接实行片区管理诸侯外,还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州、都、师、邑、里、邻、朋、井等八级政权,进行垂直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五是制定治国方略,以民为本,以德治国,以法治国,民主议政,反腐倡廉,推选官员,尊贤选能,调查研究,建立统一战线等,构建“大同”和谐社会。黄帝的治国方略为历代明君圣贤所继承。

(3)黄帝时代所创造的精神文明。

黄帝时代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包括文字、图书、史馆、算术、绘画、雕塑、诗歌、音乐、舞蹈、学校、体育、医药、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八卦、阵图、礼制、祭祀、占卜,等等。

(三)炎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炎帝文化。炎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炎帝神农氏开辟了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时代。中国五千多年都是农耕社会,都是炎帝神农氏所开辟的农耕业的继承和发展。但是炎帝神农氏所开辟的农耕社会,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因此,炎帝神农氏只能是“人文始祖”。

2.黄帝文化。黄帝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有熊国,黄帝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中华古国进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使中华民族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使中华儿女开始过上文明社会生活。因此,黄帝有熊氏是“中华文明始祖”。

三、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血缘始祖

这里说的血缘始祖是从姓氏文化方面表述的。中华姓氏起源是多元的,但其主体源于三祖、三姓、三地、三系统,主要分布于五大板块,祖根之地在有熊国的轩辕丘。

(一)中华姓氏有八千年的历史

史籍记载,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黄帝吹律定姓氏。中国姓氏萌生于伏羲,兴起于炎黄,发展于夏商,鼎盛于两周,定型于秦汉,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姓氏渐趋消亡,存活的姓氏至今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他们一脉相传。

(二)中华姓氏的主体源于三祖、三姓、三地、三系统

三祖:伏羲、炎帝、黄帝。这是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

三姓:一是出自伏羲的风姓;二是出自炎帝的姜姓;三是出自黄帝的姬姓。

三地:三地是指风、姜、姬三大姓的得姓地望。出自伏羲的风姓,得姓地望在陈,即今河南淮阳县;出自炎帝的姜姓,得姓地望在姜水,即今陕西宝鸡南的姜水;出自黄帝的姬姓,得姓地望在姬水,专家考证,姬水当在有熊国,即今河南新郑。

三系统:三系统是指风、姜、姬三大姓氏系统。这三大姓是中华姓氏的母体姓,是中华姓氏之本、姓氏之源。中华姓氏绝大部分出自这三大姓,尤其是姜、姬二姓。关于姜姓,根据霍颜儒的《炎帝志》记述,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433个。出自炎帝姜姓的姜尚,西周时在今山东淄博建齐国,繁衍了83个姓氏。关于姬姓,姬传东的《黄帝后裔五千姓》记述,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5000多个。姬姓之后陆终之子季连的芈姓,在楚国就繁衍了330多个姓氏;出在黄帝姬姓之的鲁国,在山东一带就繁衍了200多个姓氏;出自黄帝姬姓的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就繁衍140多个姓氏。

(三)中华姓氏的记述

1.对中华姓氏的记述,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有倪姓。倪姓出自黄帝孙颛顼姬姓。

2.西周青铜铭文记有风、姜、姬、子、妫、姒、嬴、己、任、姞、祁、芈、曹、妘、董、偃、归、曼、熊、隗、漆、允等22个姓氏。这22个姓氏,除风、姜、隗三姓外,其他皆出自黄帝姬姓。而隗姓出自大隗氏,大隗则为黄帝臣师。

3.春秋时代《国语》《左传》等记述了53个姓氏,其中出自伏羲风姓的姓氏有风、任、宿、须句、颛臾等5个,约占9.4%;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有姜、齐、申、吕、许、缙云氏等6个,约占11.3%;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有姬、酉、祁、滕、管、蔡、、鲁、卫、毛、聃、郜、雍、曹、霍等,约占79.3%。

4.战国时代《世本》(秦嘉谟本)记述145个姓氏,其中出自伏羲的姓氏有风、任、宿、须句、颛臾等5个,约占3%;出自炎帝姜姓的有30个,约占21%;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有110个,约占76%。而周渭卿《世本》,记述263个姓氏,其中无出自伏羲风姓的姓氏;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14个,约占5.3%;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249个,约占94.7%。

5.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岑仲勉本)记述1714个姓氏,其中出自伏羲风姓的姓氏有任、宿、须句3个姓,占百分之零点几。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约占11%;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约占86%。

6.当今前300个姓氏,其中出自伏羲风姓的姓氏,仅有任姓(与黄帝子任姓兼属);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25个(其中高、谢、方、洪、龚,与黄帝之后兼属),占8.33%;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274个,约占91.33%。

7.霍颜儒《炎帝志》记述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433个,姬传东《黄帝后裔五千姓》记述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约5000个。两书共计5400多个姓氏,其中出自炎帝姜姓的姓氏约占8%,出自黄帝姬姓的姓氏,约占92%。

(四)中华姓氏起源主要分布于五大板块,祖根之地在有熊国的轩辕丘

1.中华姓氏的起源地主要分布于五大板块。通过对中华姓氏的前200个姓氏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起源地主要分布于中原(河南)板块,约占50%;秦晋(陕西、山西)板块,约占20%;齐鲁(山东、安徽)板块,约占16%;楚吴越(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板块,约占10%;燕赵(河北)板块,约占4%。为什么出自河南的姓氏多,陕西、山西次之,其他地区相对少?当今留存下来的姓氏,绝大部分出自五帝三代,而五帝三代在河南、山西、陕西建都。五帝中的黄帝建都于今河南新郑,颛顼建都于今河南濮阳,帝喾建都于今河南偃师。三代中的夏朝主要建都于河南的登封、偃师一带;商朝建都主要在河南郑州、安阳地区;周朝建近800年,其中东周500多年在河南洛阳建都。五帝三代不仅在河南、山西、陕西建都多、时间长,而且分封诸侯国也多,自然起源的姓氏多一些。

2.分布于五大板块的得姓始祖的祖根地在有熊国轩辕丘。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血缘始祖,中华姓氏98%以上是炎黄二帝的后裔,而炎黄二帝的祖根地就在有熊国的轩辕丘。

(1)炎黄二帝的父亲(父族)少典是有熊国国君,都于有熊国的轩辕丘。河南新郑史称“少典氏之国”,史无二说。

(2)炎帝是有熊国君少典的长子,生于有熊国的华阳。《帝王世纪》《史记正义》等众多史籍皆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华阳就在有熊国轩辕丘北约15公里处。

(3)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次子,袭少典为有熊国君,生于、居于、都于有熊国的轩辕丘。

根据上文可知,无论是出自炎帝神农氏姜姓系统的姓氏,还是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他们的祖根都是有熊国君少典,他们的根亲祖地都在有熊国的轩辕丘。

四、余论

1.中华文化造就中华民族。黄帝统一天下创建了有熊国,实现了万国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形成了以炎黄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此后,又以华夏民族的后裔汉民族为主体,与其他民族相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是以炎黄二帝肇造的中华文化,即以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为主体,与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造就了中华民族,涵养着中华民族,守护着中华民族,传承着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华民族,发展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发展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时;中华文化繁荣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强盛之时;中华文化衰落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衰弱之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同在。这就是中华文化历五千年之久而弥新,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密码。因此,我们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一个闪亮的徽记,那就是炎黄子孙!

2.民族的大融合,国家的大一统,是历史潮流。黄帝所建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有熊国,既是伏羲时代的万国氏族部落大融合的结果,同时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华夏民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黄帝所建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拥有“万国诸侯”的“大一统”,到秦始皇所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一国”的“大一统”,再到元明清的“大一统”,既是华夏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大发展,渐“化合”成为中华民族。

3.民族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犹如海纳百川。在中华大地上,这个“海”就是“中国”,即中原地区,也就是华夏民族。在古史上,四方氏族部落或民族汇聚“中国”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较之四夷之地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二是由于前一原因,居于“中国”的华夏民族,较之四夷族群,更加文明昌盛。三是华夏民族及其后裔汉民族是“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强大、最具开放性、最具包容性的民族。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哪里自然环境最优越、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最先进,人类族群就往哪里聚集。凡我中华儿女,进入“中国”,“行中国之道,则为中国主”(《陵川集》),也即“中国人”。 进了一家门,便是一家人。而“中国”这片疆域最早是炎黄二帝奠定的,“中国之道”即中国文化,最早是炎黄二帝肇造的,“中国之主”即华夏民族是炎黄二帝缔造的。无论是汉民族,还是中华民族,都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同时又为中华文化所造就。因此,历代王朝无论是汉民族当政,还是少数民族当政,都祭拜炎黄二帝,这是对民族文化融合的认同。以上记述这些少数民族,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但也不乏其谋求在中原地区,与华夏或汉民族享有同等权利,建立国家政权的政治需求。况且像黄帝这样的人物,诚如《晋书·苻坚下》所说:“轩辕,大圣也。其仁若天,其智若神。”谁不仰慕?谁不引以为豪?

猜你喜欢
氏族炎帝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祭拜炎帝 世界华人的信仰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炎帝: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