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优秀人才。小学美术作为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途径,看重的是小学生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全面解放小学生的思想与天性,让小学生自由自在地展开美术创作,使其学会用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思想观点,使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生特色。本文将从创设美术审美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引入乡土美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实施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三个角度分析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能力;策略分析
在应试教育下,小学美术学科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副科”,小学生、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只是按部就班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便算完成教学任务,限制了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得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千画一面”的应试问题。但是,素质教育十分强调美育,认为美育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多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作才华,保护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其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一、创设美术审美情境,启发学生想象
人类是在特定环境中发展与进步的,每个人的成长变化都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小学生尤其如此。小学生正处于摸索世界的关键阶段,每天都在汲取外界信息,发散自己的大脑思维,很容易在环境影响下产生某种认知观点。为了启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创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环境感受展开美术创作。
就如在“巧用对称形”一课教学中,笔者整理了生活中常见的对称性,根据实物照片分析了对称结构与对称美,引导小学生学习了对称装饰的装饰方法,鼓励小学生自主制作对称形的吊坠饰品。在美术课上,我先以多媒体展示了中国结、中国古代建筑物的房梁结构与设计原理、学校的升旗台、教室内黑板在墙壁上的位置,等等。这些实物都是小学生熟悉的对称形,便于唤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通过计算机的动画调整软件改变了这些实物的对阵特性,让小学生们对比了两次视觉观察结果。多数小学生都认为不对称的实物失去了美感,让他们产生了视觉不适感,而这就可以让小学生直接体验到对称形的图形美,便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引入乡土美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等对人类视觉产生某种刺激的艺术成果。这就意味着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是十分广阔的。另外,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本身也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与艺术造型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行为,所以教师可适当引入美术乡土资源,开阔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美术资源下产生创作欲望,稳步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就如在“民间面塑”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让小学生实地采访了本地继承面塑艺术的民间艺术家,向其学习了民间面塑中揉、捏、剪、挑等常见技法,亲身感受了民间面塑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的神奇之处。在采访中,小学生需向面塑艺术传承人询问民间面塑的发展史,向民间面塑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敬佩与欣赏。同时,在民间面塑手工艺术家的帮助,小学生需利用面塑艺术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然后,小学生便需在美术课上展示自己所创造的面塑作品,分享各自所学到的民间艺术。
三、实施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美术实践中,多数小学美术都会选择让小学生展开模拟学习,旨在丰富小学生的美术技能。这种做法是在短期内提升小学生美术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美术教学的终点,教师还需鼓励小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展开个性化艺术创造活动,直观反映小学生的审美观点与创作理念。
就如在“冰棍棒玩具”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小学生利用冰棍棒制作他们喜欢的玩具,可以借助胶水、画笔等美术工具制作常见玩具。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将冰棍棒组成了一个扇面,通过水彩画笔画上了自己喜欢的造型,制作了一个扇子;有的小学生则用冰棍棒制作了一个储物篮,用来盛放自己生活中的小物品;有的小学生则用冰棍棒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将其作为小摆件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或家庭中,等等。在美术创新制作活动中,每个小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到自由自在学习美术的乐趣与幸福。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需要小学生根据自身的创作理念与生活感悟实施美术创作,优化我国小学美术课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小学美术教师应给小学生充足的创作权,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全面开发小学生的创作才能。
参考文献
[1]邓俊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73-74.
[2]李曉琳.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