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研究

2018-12-22 09:03李宗民杜建慧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李宗民 杜建慧

摘要: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外合作辦学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本次研究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入手,对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系统论、归因理论及行为事件分析方法等,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措施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办学模式,目前所说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井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以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手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等形式,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在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同时推动了我国办学体制的改革,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在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文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大学本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我国已开办了10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形成了良好、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进入了从数量扩展到质量提升的重要发展阶段。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教外办学[2013]91号)指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定期评估制度,通过学校自评、学生满意度测评、专家和社会综合评价等评估方式,逐步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价体系,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指出本科教育要要坚持“三突出”(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以标促建、以标促改、以标促强”,不断提高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按照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标准,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完善与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水平,已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改革与发展重点。而对基于成果导向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的研究是重要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一、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简称OBE),即产出导向教育模式,这个模式是以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系统化、个性化的教育过程。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其通过清晰地聚集和组织教育系统,以专业目标为核心,进行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来驱动整个课程教育活动,并采取分阶段评价的方式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技能与经验。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理论教学、教师经验等的特点,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强调能力、责任及实践本位,突出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标准,从学生学习什么(培养目标)、学到什么(教学内容)、如何帮助其学习(教学资源配置)、学习效果如何(成果评价)等方面,强化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化人才培养目标。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中,教育者通过国家、社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分析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包含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制度、学生发展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教育结构,并针对多元化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实现与自我挑战。教育者还运用学习成果分阶段全环节评价与反馈,来改进原来的教育结构,从而确保学生学习预期目标的达成。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要想顺利实施,达到改进教学、管理及服务模式,帮助学生取得预期学习成果的目标,教育者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培养目标

学生学习成果既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终点,也是其起点。学习成果要充分体现内部(学校、教师、学生)和外部(国家、政府、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方面相关的要求与期望,确定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教育者要明晰学生的毕业要求,并通过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指标分解,运用分阶段、分指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支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成果指引课程体系的设计。依据学习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教育者要设计课程矩阵和拓扑图,从纵向、横向分析课程之间的逻辑与延伸关系,重组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之间的知识整合以及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

(三)完善教学内容设计

合理优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学习成果各细化指标的要求,教育者需要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并强化各课程之间总体知识结构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让任课教师教明白,学生学明白。

(四)注重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学习目标达成的手段,学习目标指导教学实施的安排。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目标、课程、教材、评价、毕业要求等均聚焦于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教学目标,学生也要清楚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创新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情感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教练”的角色,要运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人等策略,引导与协助学生“乐学”“会学”,最终取得预期学习成果。

(五)运用学习成果评价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为标准,重点要改变学生之间的比较性评价,强调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阶段性、阶梯性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等级评定,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持续改进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基于外语能力标准的教学模式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
浙江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