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危机及转向

2018-12-22 09:03张霞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危机

张霞

摘要: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片面重视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以教育工具价值遮蔽教育本体价值,背离了教育的内在本质。从表现形式上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有“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中心”两种形式,但这两种价值取向都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因此,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将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结合起来,让农村教育回归生命本体,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危机;教育目的

工具化和本体化是农村教育发展中迥然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是指农村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发展中所呈现的肯定意义关系,本体化是指农村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中所呈现的肯定性意义。工具化和本体化都是教育主体对农村教育的价值期待,都是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价值维度。但在农村教育发展中,一些地区的工具价值取向逾越本体价值取向,甚至成为当地发展的唯一价值目标,这无疑背离了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因此,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推进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回归。

一、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表现

关于教育价值,如果片面关注教育的工具价值,用教育的工具价值遮蔽本体价值,往往会产生本末倒置的不良后果,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就一直扮演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而教育本体价值则被湮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之中。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下,农村教育发展总是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中心”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徘徊,并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上表现得截然相反。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离农化农村教育价值取向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呈现出强烈的“城市偏好”,教育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都“以城市为中心”,受教育者总是“竭尽所能”地追逐“城市梦想”。首先,教育目的“离农化”。很多农民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命运,所以考上大学、在城市安家落户、成为“城里人”等成了农村孩子学习的最终目的,“逃离农村”“进入城市”成了农村教育的,主旋律”。而农村成人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则被看成无关紧要的教育。其次,教学方式应试化。在农村教育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往往围绕着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升学率等开展工作,从而形成了“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应试化教学模式。再次,教育内容的城市化。当前农村教育采用了与城市完全相同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并紧紧围绕“中考”“高考”开展教学活动,将与考试无关的课程排斥于教学活动之外,使农村教育内容呈现出鲜明的城市化倾向。

(二)“以农村为中心”的为农化农村教育价值取向

在农村教育中不仅存在“以城市为中心”的离农化价值取向,还存在“以农村为中心”的为农化价值取向。首先,教育目的为农化。许多学者认为,农村教育应坚持为农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为目标,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不能以掌握多少知识、考试成绩好坏等为教育目标。其次,教育内容农村化。许多农民认为,农村教育应以农村生产技能、社会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的、能说会道的实用性人才。这种教育思想在一些学生身上有着明显体现,如许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农村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就开始学习各种生产技能、外出打工、自主创亚等。在农村基础教育中,也有很多学校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编写了乡土教材,开设了特色课程,组织了乡土教学实践活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更是以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教学内容,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学生的要求。

二、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危机

教育是以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为基本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发展必然会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忽视了教育的内在本质,即促进入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等,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看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从而导致了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有学者认为,“教育即培养人”“教育内在地指向人之为人的完满与生活的完满”。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使人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然而,当代农村教育割裂了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将人异化为“金钱和物质的化身”,于是农村教育在“如何让人变得更有用”中沦为工具化教育。不可否认,不管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农村教育,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农村教育,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贡献是以人的片面发展与社会失衡发展为前提的,必然会给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离农化”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下,人们将本质上不属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城市教育体系植人农村教育之中,照搬城市教育的目标、课程、教材、内容、评价等开展农村教育,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败落。在“为农化”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下,农村教育往往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文明等为基本内容,将学生获得谋生技能作为教育目标,在这种价值理念下,农村教育很容易陷入片面地追求短期利益和狭隘的农村视野之中,带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封闭性。同时,在“为农化”的农村教育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技术多为简单的种植、生产、养殖等技术,所学内容多为浅层次的实用技术,无法催生出对技术的深刻反思,也无法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长久的实质性的影响。

三、农村教育工具化价值取向的转向

在“为农化”“离农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下,农村教育陷人了工具化的发展误区,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从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的现实困境出发,推进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向本体化转向,实现农村教育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一)将“以人为本”作为农村教育的价值原则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理想。人和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目标。在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通过知识和理性征服了大自然,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也使人陷人了非理性的生存困境,如在教育活动中人们过于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工具价值等,忽视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上的功能和本体价值,从而使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所以,农村教育发展不能囿于“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而应跳出教育工具化的思维窠臼,从人的个性成长、素养生成和全面发展的视角审视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推进农村教育的价值转向。此外,应当超越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狭隘视野,摒弃“非此即彼”的线性化思维模式,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重塑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实现对工具化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超越。

(二)将农村教育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结合起来

教育是以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为基本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教育不仅有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还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在农村教育活动中,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都是功利化的、工具性的,是将教育异化为束缚和限制人的全面发展的“工具”,背离了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所以,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应当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出发,将教育的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结合起来,从受教育者能力提升、个性发展、潜力开发等方面确定农村教育课程、内容、方法、模式、目标等。

(三)引导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重新回归生命本体

从价值哲学维度看,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多维度的,既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也有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本体价值。所以,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应当在关注教育工具價值的同时重点发挥教育的本体价值,将农村教育变成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的重要途径。例如: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视角确立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价值目标,确立农村教育的内容、课程、模式、方法、评价标准等,通过教育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此外,农村教育发展不能因功利化目的而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更不能因功利化价值取向走上应试教育之路,而应在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教育现状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引导农村教育价值取向重新回归生命本体。

农村教育价值取向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等。当前农村教育皇现出鲜明的功利化取向,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深入分析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种种弊端,促进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向和回归。

参考文献:

[1]田夏彪,张琼.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误区及其危害[J].教育探索,2009,(2).

[2]马磊.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7,(4).

[3]苏刚,曲铁华.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及重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2014,(2).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