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2018-12-21 12:31成小强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成小强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中经常提到的术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教学难题。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深入透彻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既能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方向,又能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作文教学策略;读写结合;多元化评价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而核心素养是素养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部分。我国目前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的主要观点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家普遍认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离不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基本要素,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郑教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既把握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学生不会审题,把主题误认为是题目,限制了思维的广度和想象的空间;不善于观察,写作素材少,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和个性化的思考;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脱节,语句不通顺,病句多。其次,教师重视作前指导,但忽视作后修改与评价。写作前,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词语的使用都细致入微地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写作后,客观上由于作文批改量大,时间紧,评价方式单一。再次,家长和教师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写作前产生畏惧心理,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后,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教师的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具体而真实的生活化写作情境

学生的写作内驱力源于情感抒发和与他人进行交际的基本需要,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真实的交流活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如何将课堂环境下的习作题目还原为生活化写作?简言之,就是将没有实际交流意义的“作文题”设计成具有一定交流意义的“真实写作任务”。比如“我喜欢的动物”看上去已经算是个不错的题目了,但题目中看不出交流目的,如果改成“班级要评选动物园的小导游,请你将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就有真实交际目的了。真实的任务通常包含写作情境、交流对象、交流目的以及任务完成过程这四个要素。如果学生处于题目设定的特定情景中,按照交流对象、交流目的去完成一个交际任务,他们的写作兴趣通常会高很多,写作计划也容易得到贯彻落实。

(二)提供典型的写作过程指导

在学生清楚了具体而真实的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提供典型的写作过程指导来增强写作的可操作性。比如上文中的“班级要評选动物园的小导游”写作任务中,教师可以出示写作过程指导:介绍小动物的名称和来历;描写它的外形特征;介绍小动物生活习性(睡觉、吃食、游戏等);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学生按照这几个步骤一步步落实,基本上能就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同时,追踪学生的写作足迹,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以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比如学生在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时,需要描写动作,小学生一开始描写动作,往往是以叙述为主,很少展开描写,这样内容就不具体,更难生动。这时,教师就需要适当教授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又如运用“……再……然后……”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可以使描写变得更加有条理。教师的写作知识传授准确,教学时机把握及时,对提高小学生作文素养效果显著。

(三)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特征。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与阅读紧密相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针对学生无料可写,写作语言贫瘠匮乏的现状,就应该坚持课内立足教材,课外向经典著作汲取营养的阅读策略。读写结合,在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同时,又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注重多元化评价,及时反思与总结

改变过去由教师批改为主的单一的作文评价方式,可以将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写下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利于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在自评基础上互评,互评之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他人的看法,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收集学生的评改意见,课堂上及时地总结反馈。在评价中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点。写与思是紧密相连的,教会学生反思,横向上,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相比,看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纵向上,看写作语言、立意、构思等同之前相比是否有进步。时常反思,方知进退。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中,才能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五)搭建交流与发表平台,增强写作自信和获得感

在作文讲评中,让学生的习作在本班尽可能多地得到口头“发表”。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班报、校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合理使用班级微博、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作文得到发表与交流。据一家语文刊物统计,那些爱上作文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90%是因为受到教师的表扬而热爱写作,且自我激励,奋发进取。通过不断地交流,学生的写作自信会逐步增强,获得感会逐步形成,一大批“小作家”自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玉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36-37.

[2]郑桂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4-7.

[3]张先亮.语法教学与作文水平相关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06):31-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评价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