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数学素养养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够为日后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核心学科素养的重要性,着重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与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具备针对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成为各大企业选拔人才的考察重点。当核心素养时代来临,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也成为教师调整的教学重点之一。学校教学不再仅以培育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目标,更加注重塑造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教学方式和共同目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和“真实”
明确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的基础。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为人处世,适应终身发展和进步所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发展能力,反映在数学学科上就是数学的思维和理念,包括基础知识的把握及分析思考具体问题,灵活应变的数学技能。如何让学校教授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推陈出新,灵活应用,解决现实的问题,顺应社会发展是当前探究的重要内容[1]。
由于身心发展,思考判断能力尚未成熟,小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以简单易懂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但这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表层教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感兴趣,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点,只有关注数学学习的思维点,教师传授的才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和固化的思维,而是活跃的思维和探究的智慧[2]。
让课堂真实化、生活化,让思考有效化、情趣化,让思维发散,趣味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是当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3]。
二、加强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召唤和选择,传统模式下教育出的优秀人才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科教学突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更多的放到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兴趣,品质上来,发掘学生本真,让学生感受数学原本的魅力[4]。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学生提升能力,开拓思维以及日后的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短期来看,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科成绩,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灵活应变,主动思考的个性养成。从长远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使之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除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培养更多兴趣驱使的全面型人才也有助于数学科学事业的进步。
三、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原则与策略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想要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设置恰当的情景代入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游戏环节的设置,可以保持学生的思考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发表见解,探究问题,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抒发个人见解,展现个性与才能的舞台。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合理安排时间。
(二)联系生活,思考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是十分有限的,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注意力偏离课堂,还容易挫伤其对数学学习的積极性,形成厌弃和畏难心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性,教师应合理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解决问题。如在学“一百以内的数字”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数”的概念,对其理解起来还比较吃力,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如教室里的学生,窗外的小鸟,粉笔盒里的粉笔数量等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授学生小数的加减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买菜问题,如“今天我们替妈妈买菜,一斤豆角5.8元,一斤蘑菇3.5元,一共花掉多少钱?”,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推理数学问题,保持思考的兴趣和热情。
(二)划分小组,合作探究
竞争与合作也是提升课堂效率,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走上社会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形式的竞争与合作,学习中适当的竞争与合作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更好更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划分不同的数学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各成员负责一项任务,如课前查阅资料,经典例题的选取等,快速高效的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并在不同的小组中展开评选,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四)巩固新知,举一反三
应用与创新是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是不断强化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通过课上练习,课后习题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设置题目。如在学习“认识分数”一课时,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后,可以请学生们就分数的加减这一内容自己设置题目情境,考考周围的同学。这样一来,学生对题目的内核和本质的把握大大加深,甚至可以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数学技能和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四、结束语
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新时代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多追求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配合恰当的教学策略,把打造“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和课堂安排,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规律性,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打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叶鸿琳.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82-83.
[2]李延霞.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好家长,2017(59):131-131.
[3]苏海玲.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6):68-68.
[4]齐胜利.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符号意识的培养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7(6):10-12.
作者简介:
范年忠,1977年12月27日出生,男,汉族,湖北秭归,一级教师,本科,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研究方向:数学,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