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摘要:对大学生而言,他们作为祖国繁荣富强的后备力量,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十分艰巨,但由于客观及主观多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有所缺失,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情感教育心理学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从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入手,为情感教育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用
引言:
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心理上更加健全,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内心变得也更加强大,当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地调整心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因此将情感心理教育融入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十分有必要。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具有很多的教育作用,首先,情感教育具有动力的功能。因为人只有在情感教育下精神才能为之振奋,才能做到自信心满满,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孜孜不倦。但是消极的心理状态就容易使人精神萎靡。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感到困难重重。因此,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克服一种消极的思想,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心理的暗示化为学习的动力。其次,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能够让人以情动情,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能够让学生在意志上产生巨大的动力,这也对于大學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建立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情感教育的调节功能。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对于激发人们的智慧与热情,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及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真情实意的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人格尊严、正当需求,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戒备与冷漠,能够促使师生思想在和谐氛围中得到有效沟通与升华。第四,情感教育的迁移功能。具有高尚情感素养的教师能够促使学生高尚情感素养的培养与形成。
二、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需要
大学生要想全面发展,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需要获取,也离不开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人。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一蹶不振,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失去了信息和兴趣,有人因考试失败或者感情不顺而放弃了生活的念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人因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朋友、亲戚的关系而变的内向甚至自闭,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人格是一种内在的组织和机构,包括内在的素养和外在的精神气质,体现人的整体精气神。大学生接受情感心理学思想教育,能够建立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美好,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能够以一颗善良的心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促使感恩成为自己的自发意识和主动行为。
(二)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需要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离不开一个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引和推动,大学生情感心理教育同样需要制定一个清晰合理的德育目标,为教师开展情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明确的德育目标指引下,才能制定合理的德育内容,明确可行的德育方法和形式,同时有效促进德育效果的运用和评定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高校教学育人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一批学识深厚,心理健康,品行高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热情,乐于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情感教育心理学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感恩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引导、规范活动,是依靠某种思想、文化的吸引力,由施教者通过传授的方式,向受受教育者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政治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教育,达到统一思想,凝神聚力的作用,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的有力思想武器。坚持渗透教育,就是指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是自然地、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它取代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模式,有效弥补了单纯进行理论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大学生感恩教育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感恩点”作为教育内容,让大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汲取其中的积极、丰富的德育正能量,从而转化为自己的感恩情感,内化为自身的情感需求,外化为报恩的具体行动,从而进一步密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实践
情感心理教育不能仅仅从心理上进行,还要落实到行动过程中。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在对大学生群体实施情感心理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学生思想上得到共识的状态下,能够强化其实践的活动,能够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进行情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能够让大学生的行为将实际与理论进行结合。一切理论如果脱离了实践,注定是空洞的理论。社会实践为理论的检验提供了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中,可以促进在课堂上所学的情感心理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用其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要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学生
爱心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教师只有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进取心。第一,在展现师爱时要体现公正性,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第二,师爱要突出全面性,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第三,师爱必须要有原则性,要避免爱的泛滥及庸俗化。第四,师爱要体现无私性,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必须是无条件的。第五,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第六,要积极营造沟通的机会,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只有让学生在心里认可并接受老师,教学效果才会得以凸显。
结语: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实效性的重要来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不断探索如何促进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卢山丹. 浅谈情感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发现:教育版, 2017(10).
[2]王玉卓.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 教育现代化,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