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华
摘要:本文立足小学Scratch教学,通过对创客教育的有效界定,分析Scratch教学的种种优势与建设意见,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教学理论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Scratch教学;方法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我校从2017年10月开始设置“创客和3D打印”课程,通过“普米”创客套件和3D打印设备的综合应用,设计了一系列结合小学生兴趣、可操作性和创客的创新性的开放课程。但是,由于“创客和3D打印”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庞杂,包括电子电路、艺术设计、编程思维、创新思维,所包含的知识体系复杂、多样,而小学生知识储备与相关认知水平很难做到融会贯通,怎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简易化、儿童化,使其通俗易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意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少标准化教学与检测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通过一种新型方案引导创新。具体而言,其一,教学层面分析,教师在技术课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把时间投入创意作品而非文本中。其二,学中做、做中学。创客提倡实践与学习同步,并非知识学习后进行实践创新。其三,合作与分享。创客主体是热爱分享。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建构分享式学习法,提高学生说、写、做的同步走,促进学生分享与交流,如,通过小组制度的分享与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其四,跨越学科,创客学习并非线性,而是多元横向的学习活动,且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而开展跨学科学习,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知识,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Scratch趣味编程课程介绍
1. Scratch概念
Scratch式教学是培养幼儿简易化编程语言,适合刚接触编程与小学学龄段的学生。Scratch式理念核心关键词为:遐想、编程、共享。通过兴趣、简易的驱动方式,进而,达到初学者提高理解力与学习力的目的。
2. Scratch作用
Scratch的作用。其一,提高学生判断与观察能力。通过建构Scratch项目,学生在管理与选择不同媒体格式。如,图像、文档、动画等,通过不同信息资源提升学生判断与观察能力。其二,系统思维与判别意识。完成项目任务要求,需要学生合理性控制流程中不同造型的相互影响。其三,求知与创新力。Scratch是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Scratch教学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处理既定问题,在求知的过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高阶段学习与发展奠基扎实的基础。其四,社交与合作。在目标对象可视化与模板代码的学习中,在项目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是对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进一步培养提高。其五,责任意识与适应能力。在Scratch项目的构建学习过程中,基于学生脑中的虚拟用户者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思考人性化设计与作品的交互性,从而,达到学生综合技能的建设与培养。
三、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Scratch课程实践探索
首先,教师依循Scratch软件的特点,通过主题任务,为学生系统性规划主题作品是需要那些角色,并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然后,局部分析不同角色造型、脚本、状态,且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与知识接受能力,细致讲解角色设计中,不同指令、参数、顺序关系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从易到难的讲述形式,为学生解析事物与问题,达到符合学生认知逻辑与学习喜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计算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意识的建设与健康发展。
例如,“大鱼吃小鱼”主题任务。其设计目标是深海中鲨鱼、章鱼、虾米在海里自由游动,当鲨鱼碰到其他鱼类会吃掉它们。首先,学生设计之前会通过教师规划的指导分析表,让学生知道解决那些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性设计,完成角色实现的效果,并且,提供简单的指令依据,为后期脚本设计与优化,提供方向与思路。这一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创造空间,学生想要实现设计目标,是必须了解不同角色关系,角色算法应用与逻辑能力的不断组合。在基于教师的适度性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索与自主性创造中,不仅提高算法的应用能力与逻辑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不断激发学生不同的创意性设计,进而,完成主题任务。又如,在“小章鱼游动”其教学目的是设计小章鱼的游动画面。学生在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后,是需要不断优化角色的具体指令,然后,找到有用的指令,在不断修改指令的各种参数与顺序关系的逻辑性,进而,才能实现学生认为的理想效果。这一思维优化过程,是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是创意行为不断的合理化、现实化组合的过程。学生会通过鱼的游动效果,产生各式各样的设计想法与表现方式,进而,在不断的优化脚本、参数的过程中,才能创新出个性十足的主题作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计算思维素养与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表现,这也是Scratch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成长。
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客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是当前公认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在Scratch发展教学理念,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培养需要,是符合创客教育的育人目标,但是,好的方式,取决教师如何使用,教师应该基于“教”是为了更好“学”的原则性,杜绝“拿来主义”的发生,避免教学的“弯路”,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有效教学、高效学习的愿景。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54.
[2]朱國明.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63):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