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18-12-21 12:46苏彦波
赢未来 2018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职业教育

苏彦波

摘要:笔者探讨了当前培养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修订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三个对策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力,也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因素。对一所学校来说,信息化水平也是其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社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部自2012年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后,每年都制定印发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2],目标明确、任务点清晰、责任到位。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一定的信息素养条件下以相关信息技术来支持实践性为主的教学的能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就决于职业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以及二者与实践性为主的教学的融合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实现从传统教育者到“知识服务者”、“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关键。

一、当前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

当前就读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基本上都归类于“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社会里,可接入移动网络的通讯设备就是他们基本的生活工具,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络页面化的、碎片化的特点,更喜欢多媒体内容的冲击和刺激,倾向于通读读图来快速理解消化所接触的到的信息。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数字原住民”更加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应用之中,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他们更喜欢 “寓教于乐”的學习方式。利用各大搜索引擎,他们消息搜索获取速度快,接受/学习和掌握新事物新技术的速度更快。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因为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对信息化教学方面有一种保护或者抵制的心态,没有主动意识到需要教师自身做成教学观念上的改变。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容易对自己掌握较好、应用时间较长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内容有一种惰性的依赖。这一部分教师从心态上不太愿意去接受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鲜事物,依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当前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也肯定信息化教学的积极面,但是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能力不足,对信息化教学相关技能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设计教学过程。

2、部分院校针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方面制定的激励政策出现偏差

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设施的丰富和完善,强调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对于软件资源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在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同时部分院校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上没有对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予以鼓励,相反因为采用信息化教学使得课程教学方式从传统多媒体教室教学转变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依据工作量统计政策其课时比传统教学模式反而减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付出的劳动无法得到直观的体现,导致教师参与信息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水平的积极性遭受挫折和打击。

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上还存在一定滞后

大多数学校虽然已经大面积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但尚未将无线网络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去。更多的网络建设动力来自于网络运营商的企业行为。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利用无线网络更多只是为了娱乐,用于学习的场景少之又少。虽然有类似于“蓝墨云班课”这样的移动网络教学平台,但受制于校园网络的覆盖率和通信运营商相对学生消费水平的高昂流量费率,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使用中处处受限,无法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教学优势。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如下

1、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

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其在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资源,并坚持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进行转化和更新,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设计上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参照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标准,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掌握适合自身所教课程的常用信息化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提高所教课程的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进而提升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

2、修订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打破学校行政壁垒加入跨学校的课程建设团队。鼓励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参与所授同一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让这些讲授相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组成课程信息化建设项目小组,在小组团队中根据每个老师自身情况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配相应难度的课程资源建设任务,项目小组成员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并将建设成果及时应用到各自的教学课程中去,利用团队力量激励教师们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教学设计具有突出特色,课程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与教育教学产品开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精品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专业及课程教学的品牌效应。实现教师个人,企业,学校多赢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

高职院校应拓宽思路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供与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完全依赖政府投入“僧多粥少”建设周期长,效率低,效果差。如果硬件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即使设计制作出再完美的教学资源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进课堂需要学校和IT企业紧密合作。一方面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率,相关教学智能手机APP的装机率,和兼容性。另一方面做好网络管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访问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对于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搭建信息化课程环境。为了实现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课程目标,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环境中,需要构建基于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分析、选择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提供可能,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在宁夏职业教育“人人通”平台上,可以实现各种形式的资源展现,注册学生能随时免费下载学习;有学生、教师、管理者的交互通道,可以实现在线教学的课堂交互、协作学习中的合作交流以及课后答疑问题等。

5、加强信息化课程内容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工作,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各专业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地域性,很多资源需要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地域特色等来开发制作,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引建结合。为实现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充分发挥有限的资金效率,应鼓励教师引用、创建各种课程信息资源,建立在全区范围内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各专业、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的相关媒体资源,教学示例,实训教学,评价测试等。根据各专业课程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信息资源。如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机电等专业中很多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将教师授课实况采用视频技术录制下来,便于学生课下反复观看学习。一线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能真正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特点,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信息化素质。

参考文献:

[1]胡亚荣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职教论坛,2016(11)

[2]黄博,孙鹏娇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5)

[3]梁云真,蒋玲,赵呈领,黄志芳;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 市 5 所职业院校为样本,电化教育研究,2016 (4)

[4]刘丽萍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以衡阳市职业院校为例 ,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1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职业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