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邦
【摘 要】在管理理论中,经验管理、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各具特色。当下,学校管理以规章制度为核心,所带来的刚性管理模式,缺失人文关照,更压抑了教师的个性。柔性管理策略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础理念,强调对教师自我意识、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并从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层面来构建激励氛围,打造“和谐”校园。
【关键词】学校管理;“柔性”理论;构建策略
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规章制度所形成的刚性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已经难以顺应当下“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更难以满足对“人”多元化需求的关照。以强制式高压制度等来管理教师,不仅易会招致教师内心的不满,还可能抑制教师的创造力,甚至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柔性”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应用,正是从关注教师尊严和情感入手,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和谐”管理。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在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阶段实践中,自“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以来,逐步建立了以泰勒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刚性管理。虽然刚性管理让管理活动更具规范化,但却与被管理者的非理性、情感需求相悖立。为此,“柔性”管理理念的提出,基于人的身心发展、行为规律而建立起非强制性管理模式,旨在通过“规律”“潜在”“非强制”“自觉”等方式,实现更高级、更深刻的管理目标。“柔性”管理强调对人心理、行为特征的分析,尊重人内心的主观想法和内在潜力,以有意识的内驱性、心灵的感应性和效果的持久性来激发人的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正如: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将人对生理、安全、社交等需求列为保健因素;将被尊重、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激励因素,从而为“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柔性”管理引入学校管理实践,以激励教师的自主意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教学绩效水平,并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
“柔性”管理打破了传统学校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格局,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柔性”管理便于化解教师的思想难题。之前的学校管理,多以设计好的、周全的教师管理制度来管理教师,往往“以事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社会性、情感性、文化性需求。如此一来,机械管理,会导致教师失落,有悖于“以人为本”价值目标的实现。“柔性”管理将真诚的交流、平等互信和情感激励作为重要激励手段,来激发教师内心的自觉意识,实现管理规定的内化;二是“柔性”管理便于构建教师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柔性”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是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模式,“柔性”管理以心理、行为管理为基础,采用非强制方式来说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觉管理。“柔性”管理可以将教师组织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认知和自觉行为,从而实现相互协作,增强集体感、团队精神;三是“柔性”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借助“柔性”管理,以形成自觉、自愿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知识共享”,激发教师的内在情感和工作动机,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挖掘教师的工作潜能,提升教师的创造力。“柔性”管理所形成的“柔性”工作环境,更有助于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柔性”管理促进宽松、和谐校园环境建设。“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着想,为人而做,消除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制度化干扰,打造宽松、自然、和谐的育人氛围。“柔性”管理不是为了改造人,而是从唤醒人的自觉意识,来尊重每一个教师,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策略
(一)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多元文化氛围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群体,往往存在各种文化的传播,这些文化仍以主文化为主流,但亚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文化决定着学校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而亚文化如学科文化、派别文化等,都给学校管理带来群体间阻碍。虽然很多教师都能够认同主流文化,但又浸染自身部门、群体的亚文化。以制度为核心的刚性管理,适宜单一性的文化环境,而“柔性”管理更适宜多元文化环境。学校里不同群体间的文化存在差异性,学校领导要试图从尊重文化差异,到整合学校多元文化,来实现教师群体间的良性匹配和融合,运用“柔性”管理来打造学校发展使命,营造新文化环境。
(二)运用“柔性”管理化解教师问题
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应对民主意识给予足够重视。通常,学校领导在推动管理工作时,往往利用制度、出台行政命令等刚性手段,来管理教师行为,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树立了管理权威,但却对教师而言,不友好,未能体现协商与民主。每一个教师,都希望管理者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能够参与到管理中,并表达自己的心声。“柔性”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有直接和间接之别。间接“柔性”管理,主要借助媒体宣传,形成广泛号召力的舆论环境,缺失针对性和深入性。直接“柔性”管理,往往通过一般性工作,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实施“柔性化”管理。如:尊重教师的意见,深入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教师的心声,把握对教师的关注与情感,来更快、更彻底地化解教师难题,形成“领导看得起咱,我愿意听他的”的管理局面。
(三)“柔性”管理定要重务实而轻务虚
“柔性”管理在学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要立足教师积极性的激发,深入到教师群体中,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谈、一味地解释。“柔性”管理要解决实际问题,要付诸实践,务实到底。一些管理者,坐而论道,发表见解和指示后就完了,问题并未跟踪落实。在教师管理中,这些看似小事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序推进落实,将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更难以提升教师的绩效。所以说,“柔性”管理倡导务实精神,不能单纯说教,更要化解实际问题。
(四)“柔性”管理要给予教师更多包容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被管理者都是人,而人都是有情感的。一些管理者,在管理教师工作中,苛求于人,抓住教师的某一点过错不放,导致教师心存反感;一些管理者,看到有才华的教师心存嫉妒,不能容忍教师超过自己,甚至处处设防、压制有才能的教师,导致有能力的教师感到权利“被剥夺”。“柔性”管理,对管理者而言,要宽容、大度,要做到“容言”“容过”“容才”。能够容纳其他不同的声音,能够做到倾听他人的意见,即便是不中听的话,與自己的想法相悖的言论,都要做到宽容、理解。管理者要制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给予教师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要宽以待人,理解和包容教师,而不是阻碍教师的进步和提高,要爱惜有才干的教师,给予其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
(五)“柔性”管理要给予教师肯定评价
学者肯·布兰佳在为鲍伯·尼尔森所著《1011种奖励员工的方法》所作的序中这样写道“假如我这一生曾学到什么的话,我起码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天底下每个人在付出心力之后,都不希望别人无动于衷,而是至少对自己的付出能有一点感谢的心情……我们的骨子里,都希望别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心理,举世皆然。同样,在学校教师管理中,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及自己的付出被领导知晓,得到认可。因此,管理者要多给予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对其工作给予积极赞美,让教师从心理上获得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增强工作信心和热情。当然,对于教师的不足,要在肯定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其不合理、不合情的地方,让教师乐于接受。由此,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肯定和被肯定的互惠效应。
三、结语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对管理者也提出较高要求。管理者要积极学习“柔性”管理的理论、内涵及应用方法,加强对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杜绝单纯的“柔性”管理,协同好制度化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互补关系,让学校管理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孙秋凤.论柔性管理策略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6(17):159
[2]庄可.谈学校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09):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