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红 江惠琼 谢思欣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对于左心衰竭患者因其肺动脉压力长期高于正常水平,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诱使个体发生全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脑、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老年人左心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快,了解老年左心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稳定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可为老年左心衰竭患者制定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急性发作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特征,研究报道如下:
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急性发作老年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男女比例为19:13,患者年龄在61~85岁,中位年龄为(73.2±1.2)岁,左心衰竭平均病程(3.4±0.2)年。诱使个体急性发作病因:其中有30例患者为感染,有1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有7例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有5例为情绪激动致高血压,有4例为输液过快或过多,有3例为其他。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诱因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有左心衰竭病史,患者均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灰、口唇发绀、咳吐粉红色泡沫痰等临床症状,患者心率均超过110次/分钟,X线患者左心腔扩大,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患者因突发出现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频率在30次至40次,被迫体位呼吸,同时伴有面色灰白,烦躁、大汗出、咳吐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发作期症状入院,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呼吸频率每分钟次数均减少超过10次,心率每分钟次数下降超过20次,大汗出等症状消失。排除标准:(1)排除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过程中行X线、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的患者。(2)排除在检测过程中刻意休息少动或剧烈运动患者。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在急性发作期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待患者左心衰发作得到有效控制且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维持2周以上给予患者稳定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1)观察比较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急性发作老年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数据变化情况。(2)观察比较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左心衰竭急性发作老年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 则用均数±平均数表示,组间检验用t;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检验用χ2;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急性发作期、稳定期24h动态动态心电图相关数值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急性发作期患者心率及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
急性发作期患者房颤和房扑、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段缺血性改变及PtfV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观察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急性发作期患者各种并发症率均高于稳定期。
表1 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室性早搏(次)急性发作期稳定期t值P值最高心率(次/m i n)1 5 9.6 2±2 1.5 6 1 2 4.2 1±1 0.6 2 1.4 2 6<0.0 5最低心率(次/m i n)8 2.5 1±1 3.5 2 4 7.2 6±1 0.6 2 1 0.8 2 4<0.0 5平均心率(次/m i n)1 3 2.5 2±2 0.5 1 8 5.6 2±1 2.3 5 1.3 2 6<0.0 5室上性早搏(次)4 3 6.2 6±5 1.2 1 8 1.2 5±1 3.6 2 1.4 2 6<0.0 5 4 6 8.6 2±4 5.3 6 8 6.9 5±2 3.5 2 4.6 2 1<0.0 5室上性心动过速(次)3 1.5 2±5.4 2 9.5 2±2.1 5 1 3.6 2 5<0.0 5室性心动过速(次)2 0.6 5±6.5 2 6.2 5±2.5 1 1 2.5 2 1<0.0 5
表2 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房颤和房扑、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段缺血性改变及PtfV1发生率比较[n(%)]
表3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左心衰竭是在心肌炎、心肌病在内的心系疾病以及大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导致心肌舒张、收缩功能不全,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左心室发生代偿性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肺循环瘀血特征,左心衰竭分为急性左心衰竭、慢性左心衰竭,按照病情可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2-3]。我国相关部分调查研究显示左心衰竭患者多为老年个体,导致老年患者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发生与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情绪激动致血压等因素有关,致使个体心脏阻力负荷增大,心肌细胞内线粒体酶活性降低,心肌间质弹性硬蛋白数量增加,导致心脏瓣膜出现退行性改变,心肌收缩力以及心排血量降低[4-5]。24h动态心电图是连续记录个体24h内心脏活动变化的一种检测仪器,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比可连续24h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对隐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高[6]。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老年左心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过度神经兴奋,稳定期则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7]。本次研究显示左心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24h动态心电图心率、早搏、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ST-T缺血性改变、PtfV1以及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多于稳定期,数据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对于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利于医师了解个体心脏状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医师制定安全有效的对症治疗盘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