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慧
【摘要】随着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音乐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的任务相当重。音乐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
【关键词】音乐活动;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学是重要的课程,随着近年教育方式的改革,幼儿的主动性学习成为音乐教学的重点,需要改革传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因此,音乐教学必须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发挥其主体性,为幼儿提供更加自由、全面、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这样音乐教学就可以发挥其在学前教育阶段中的作用,挖掘幼儿的潜能,帮助幼儿塑造健康活泼的性格,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开始时教师的音乐选择必须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保证其风格特点与这一年龄相符。在幼儿刚开始来园时,教师可以播放孩子熟悉喜欢的歌曲,比如喜羊羊等歌曲,让学生放松下来。在开始集体活动前可以播放《织地毯》《十字舞》等节奏鲜明的乐曲,为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做好活动准备。在午睡起床时,可以分阶段播放音乐欣赏乐曲,比如刚开始是《致爱丽丝》和《月光》,也可以选择《蓝色多瑙河》等圆舞曲来提高幼儿欣赏打击乐的兴趣,引导其对圆舞曲特点进行感知。通过各个环节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音乐的能力,帮助他们体验感知不同性质的乐曲,让音乐与环境相结合。当然,幼儿教学更重视的是营造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进来,提高音乐的渗透力。比如在“大手拉小手”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安静整队进入音乐教室,在教师做完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也依次自我介绍,可以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根据教师的指令,学生在教室走廊手拉手排成两队,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音乐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
开展音乐教育必须要做好音乐活动设计,因为幼儿的特殊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的选择。同时也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具体情况相结合,保证音乐活动过程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向深层次发展,并满足幼儿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注重幼儿对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在教授《上学路上》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进行学习创作,这样幼儿就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演唱,使得其学习兴趣更高,并增强幼儿对这一歌曲的记忆理解,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三、结合个性开展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和表现方式,教师教学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点,并为其创设更加适宜多样化的表达空间。比如在音乐课程《玩具进行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背唱歌曲,自己进行钢琴伴奏,让学生运用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接龙游戏进行歌曲复习,也可以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玩具自编表演动作,模仿自己喜爱的小玩具,教师扮演会吹喇叭的小娃娃,边走边唱。
四、丰富教学手段,把握音乐节奏
教师也要增加音乐活动中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教唱歌曲,让幼儿对音乐教学有初步的感知。一般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学生两遍歌词,让学生一句句学唱,熟练后再集体演唱。如果只是单纯地运用这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高,只会进行被动的接受和模仿,不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得其学习效果不好。因此,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将歌曲中的某个元素提取出来,在学唱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主要节奏,再将歌词与歌曲结合起来。其次要注重歌曲中的另一个元素——旋律,在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和歌词后把握这一内容。这样孩子在听到歌曲的旋律后,就会自然地跟唱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而且因为幼儿的年龄小,他们更乐于接受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示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动物说话》时,可以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叫声,想想他们会怎样说话,说什么,这样幼儿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歌词中的内容。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在节奏学习中,将一个四分音符比作一个大苹果,和它对应的两个八分音符是两个小苹果等,通过这样直观的比较,幼儿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使得其學习兴趣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盼.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性的策略探索[J].文教资料,2017(23).
[2] 葛晓娜.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J].考试周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