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8-12-19 11:08黄小刚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构建思考

黄小刚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德育教育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对于寄宿制学校而言,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地,德育教育的科学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习的重要内容。由此,突破传统理念,构建创新德育体系,是寄宿制学校的迫切教育任务。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寄宿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考

在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十分重要,在传统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办学资源、地域特色,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方法,推进德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寄宿制学校较为特殊,学生多数寄宿在学校中,意味着学生学习之余主要生活的环境为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减少。寄宿制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弥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空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应该重视德育体系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寄宿制学校山圩镇中心小学为例,浅谈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将课堂德育教育延续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思考,交流,沟通,预防学生暴力行为。杜绝学校暴力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和谐相处,遵纪守法,自尊,自律,自强,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管理,辨别是非,自我保护,掌握基本避险、突发事故处理、疾病急救的相关知识,提升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1]。

二、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优劣势分析

(一)學校概况

山圩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33年,有专职教师74人,在校学生1475人,寄宿生966人,属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以“培养有品格根基,能自立,会学习,有艺术情趣的好学生”为教育目标,秉承“和美校园、自立人生”的办学理念,以“享纯真童年,做快乐主人”为校训,构建“向真、向善、向美”的校风,“立身、立志、立学”的学风,“求真、求实、求精”的教风,切实为学生服务,教人育人。

(二)德育体系构建的有利因素

农村寄宿制学校构建德育体系的有利因素如下:

1.乡风淳朴、治安环境好。现今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封建思想已经摒除,对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更为关注。2.近年来,农村外来工业发展迅猛,外来人口的入住和发展使学校生源充足。3.本土传统文化特色浓厚,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丰富,特色文化突出。4.政策优势,教育部门出台了众多支持辅助政策,且现今新农村全面建设发展,也为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德育体系构建的限制因素

德育体系构建的限制因素如下:1.学生远离家庭、社会,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普遍缺失;2.农村边缘化,学生理想价值观空洞或偏差,网络信息发展、社会文化都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行为等造成很大的冲击;3.寄宿制学生管理难度大,学校责任重,教师任务、负担重。

三、寄宿制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整体构建思路

德育体系建设需创新构思,统筹计划,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让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入脑、入心,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山圩镇中心小学为例,在“以城促增”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中,学校建设已经纳入城镇化规划中,计划三年投入约两千万资金,配足配强师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育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已经构建的社区共生“家”文化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社区,传承古榕和美文化,联合家庭的完善德育体系。该德育体系的构建是以古榕文化为依托,以“学校大榕树,人人小榕树”为核心思想,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进行共育的德育教育体系。

(二)开设德育主线文化课程

社区、家庭、学校联合共育的德育体系,完善补充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部分,让学生能够接受完善、科学、创新的德育教育。学校除探索社区教师合作大课堂、家校开放课堂之外,首要任务为开设德育主线文化课程,德育主线文化课程应该以“家文化”为主,达到“我爱我家”德育教育目标。这里的家文化,是指现实社会中学生的家庭,同时也指寄宿制学校这一大家庭,可开设入学新课程“走进新家”、感恩课程“我爱我家”、离校课程“难忘我家”等一系列课程体系,在学生入学、学习、离校等各个阶段进行以“家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家”的温暖、温馨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从而文明有礼,孝顺父母,尊师重道,热爱校园,享受生活,努力上进。

(三)构建以德育主线为基础的“广域课程体系”

德育体系的教育主线为“家文化”,在此基础上应该设置“广域课程体系”。所谓的广域课程体系,是以德育主线为教育重点,与学校教学资源、教育课程相融合的延伸性课程体系,其是德育教育的延伸与扩展,也是德育教育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内容。例如明志课程、游学课程等的设置与实施:明志课程可以学校重要纪念日、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为契机开展,组织和教育学生了解革命遗迹,走访革命老人,组织怀念经典、弘扬红色精神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大志大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游学课程可与“研学旅行”教育任务融合进行,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游学活动,让学生展开游学历程,在学生旅游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胸怀宽广,互帮互助。

(四)建设利于学生德育发展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身处于优异的校园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学生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当学生之间有矛盾发生时,德育生活教师要积极纠正和引导,于细微处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培养学生的宽容胸怀、礼貌行为、谦和品质。寄宿制学校应该有效利用校园的各个空间,如板报、专栏、广播、电视、报刊等,以摄影、书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填补家庭教育和社会德育的“真空”,在学生学习之余,通过环境的熏陶、教师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正确发展。

四、结语

学生时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其“德”,规范其一言一行,实现“知”和“行”统一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素质教育发展和实施以来,德育教育成为中小学机构的教育重点,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是寄宿制学校实践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突破传统教室、集体等教育形式的支持要素。因此,寄宿制学校应该重视德育体系的构建,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长喜.小议全寄宿制学校“两报到三反馈德育管理模式”运行策略[J].学周刊,2016(18):87-88.

猜你喜欢
构建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