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诗词”的妙用

2018-12-19 11:08郑海明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物体妙用剪刀

郑海明

只有知识传授,没有半点趣味性,这样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学生不喜欢,也不利于生成。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效生成,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和不断探索的课题。我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适时妙用“诗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略举几例,以抛砖引玉。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有一定的寿命,衰老了便走向凋亡。细胞凋亡,如同花朵、树叶的凋零,为了生物体整体的新陈代谢,衰老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令人肃然起敬。这时,我让学生想象“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的意境,让他们体会到细胞生命历程的壮美和伟大。

我们并不孤独,地球上有种类繁多的生物和我们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在学习进化理论时,我这样导入新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然后提出问题:“地球上的生物,有陆生的,有水生的,有水陆两栖的,有空中飞行的,不一而足,各种各样的生物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发现,这样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种生物要想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必须經受住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考验。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自然选择是残酷无情的,老天爷是不讲情面的,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活下来并且繁衍后代。海拔较高的地方温度较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可见一斑;高山植物一般长得低矮,这就是“高处不胜寒”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写照。

不远处的群山,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历经多年的风霜雨雪,仍然生机勃发,傲然挺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好鲜活的画面,这是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实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诗句正好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要高。

生物圈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物质是循环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能够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不断地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这一概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是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变异现象,武松和武大郎两兄弟的巨大反差,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存在,感叹造化弄人。生物有多样性,不同物种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物种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我们每一个人体内的DNA是不一样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教育学生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多美的意境!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的一个体现。

基因工程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基因的“剪刀”是限制酶,能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学生有点茫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来了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同样是无形的剪刀,春风却能剪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学生笑着频频点头。

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妙用“诗词”,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宽松活跃的氛围中,课堂生成一定会更加高效和精彩!

猜你喜欢
生物体妙用剪刀
以高中生视角分析“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中的作用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
氧化铜纳米颗粒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综述
牙膏的妙用
石头剪刀布
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思路及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