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萍
【摘要】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讲授,而是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从而激发道德情感,领悟生活智慧,学会做有道德的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活智慧 体验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52-02
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分别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这里的“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参与社会”“学会做人”都指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有道德的人。由此可知,“如何学会做人”是德育课程的终极目标。正如孙彩平教授指出: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讲授,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进行自我体验,从而激发道德情感,并使之内化为道德行为,不断完善人格,学会做有道德的人。
一、引导学生回望生活经历,在寻找反刍中领悟生活的智慧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如何在“经历”与“新知”之间建立联接点,是教师必须做足的功课,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望生活经历,在寻找中反刍生活的教育意义,进而领悟生活的智慧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第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吃饭前要干嘛(洗手),再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洗手的。又如,教学《早睡早起》(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一课,在导入课题后,先出示课前学生完成的作息时间自查表:晚上( )点睡,早上( )点起,一共睡了( )小时,再引导他们回忆交流,睡眠时间多或少的原因。上述两例都是围绕引导学生回望生活经历入课的,通过这样的“回望”,学生(或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已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洗手、每晚睡足10个小时;再通过引导学习(视频呈现“六步洗手法”、马小跳与小熊比利的故事),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洗手方法不正确,晚上睡眠不足10小时会给学习、生活、成长带来危害。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在体验中领悟生活的智慧
在体验中领悟生活的意义与智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元素,创设多样化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悟,不断丰富和发展生活经验和智慧。
1.玩游戏。游戏是小学生喜欢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丰富道德认知。
2.講故事。故事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也是小学生喜欢且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让儿童通过故事激发情感,领悟道理。
3.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教师必须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生活经验。
4.练习操作。这是体验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类活动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操作练习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
5.讨论交流。它是品德课堂重要的组织形式,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不断反思中领悟生活智慧
荀子曰:“日参省乎己”。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依据善的原则或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与反思,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那么他们就会智慧明达,行为就不会有过错。在教学中,行为辨析事例及材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教材中的辨析栏和教师依据教材、学生实际而设计的辨析题。辨析事例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个方面。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玩得真开心》一课,可利用书中辨析栏“这样玩好吗”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还结合生活实际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在家玩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学习。还可提取学生生活中玩时做得好与不好的一些活动场景,设计“小小法官明事理”这样的环节,以必答题和幸运数字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辨析反思,内化体验。
总之,品德课程教学一定要遵循品德课程理念,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将教材中的教育要点转化成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帮助从中领悟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2]孙彩平.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J].中小学德育,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