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杨晓梅 杨玉璇 刘杰 王淑霞 李勇
【摘要】乡村幼儿园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环境中,多媒体设备不足,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由于性别、年龄、园所性质等因素的差异,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差异明显,欲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能力,需要制定多媒体教学活动制度、提供信息技术应用成长环境、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关键词】乡村 幼儿教师 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31-02
一、问题提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愈加强烈。乡村幼儿园由于地处相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各方面的信息技术设备及相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育需求尤为迫切。欲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力,亟需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当前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深入了解。
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扩充教学信息,开阔交流平台。幼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展示一些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精美的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方面教学内容,使幼儿同时得到多种信息。另外,幼儿技术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其二,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活动效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形式,使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方便幼儿愉快的进行学习活动。其三,方便幼儿的认知学习和情感升华。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适宜材料,包括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活泼美观的动画组合已经优美悦耳的音乐情景等,这些素材的整合与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参与。
二、当前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调查问卷》,引导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基本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客观评估,并通过现场对话的方式了解当前幼儿教师信息发展水平的现状,从而得到能够客观反应当前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数据,然后使用 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了解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基本状况。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滨州市不同地区共 9 所幼儿园的 116 名幼儿教师(如表1)。从单位属性上讲,选取了公立幼儿园的 82 人、民办幼儿园 34人;从班级上讲,选取了 41名小班幼儿教师、37名中班幼儿教师、38名大班幼儿教师。
表1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研究对象的情况汇总表(双向)
(一)鄉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的一般特征
将乡村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得分范围为“0-1 分”的情况为一级,定义为“基本不会”;“1-2 分”的情况为二级,定义为“一般”;“2-3 分”的情况为三级;定义为“较高水平”。由表 2可知,幼儿教师的word处理能力和Excel处理能力的等级得分均处于“2-3分”之间,属于“较高水平”等级;幼儿教师的PowerPoint处理能力和总体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等级得分分别为1.85、1.56,属于“一般”等级水平; 幼儿教师的 Flash处理能力和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等级得分均为1.01,刚刚达到“一般”等级的得分。由表2数据可知,乡村幼儿教师的Flash处理能力、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总体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二)不同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1.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对不能性别的幼儿教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3):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的word、Excel、PowerPoint处理能力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0<0.01);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在总体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8<0.05);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的flash处理能力和在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
2.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word、Excel、PowerPoint处理能力和总体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呈现极其显著性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1);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的flash处理能力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2<0.05);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在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P=0.0374<0.05)。这说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幼儿教师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信息技术如Word、Excel等方面的水平差异性较大,而对于比较难的信息技术如动画软件Flash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幼儿教师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此类软件的应用技术。
3.园所性质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对园所性质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5):园所性质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的Word、PowerPoint、flash处理能力,以及在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园所性质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Excel处理能力水平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1<0.05); 园所性质不同的乡村幼儿教师在总体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呈现极其显著性水平(P=0.001<0.01)。由表5所知,民办幼儿园的乡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水平不比公办幼儿园差。
三、关于乡村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制度
对大部分乡村幼儿园来说,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设备条件还非常不完善,多媒体设备数量不足,信息技术使用的形式单一、内容相对狭窄。幼儿园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加大乡村幼儿园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规范的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新机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多媒体教学活动新机制。首先,出台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引导幼儿教师不搞形式主义、不能为了装饰点缀而使用信息技术,使幼儿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自觉而合理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其次,加强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推动多媒体教学活动向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使用范围开放化的趋势发展。第三,构建科学的幼儿教师职后信息技术发展评价体系。将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考评标准,组织多样化的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推动信息技术的园内交流、园外互动,想方设法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合理地开展竞赛、考评考核活动,调动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活动目标、课程内容、区域活动组织、游戏开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融合,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创设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活动的成长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发展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融合是形式或手段与内容的融合,提高幼儿教师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力,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着重关注: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具备专业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任何信息技术的融入都不能违背学前教育本质的核心理念,即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来说,尤其是形象真实、动感逼真的动画情景制作技术是非常需要的,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幼儿教师对flash等方面动画技术的掌握水平普遍较低,只有熟练的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更有效的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幼儿教师应树立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理念,想方设法学习多媒体使用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除了幼儿教师的自身努力之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与运用的机会和氛围,促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力。
(三)加大創新力度,扩大应用领域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可以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展现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为幼儿所喜爱,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应该贯穿于各个领域中。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敏感度
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持支持态度,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找不到运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依然有很多教师在活动中运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把信息技术作为呈现内容的手段,不能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善于发现能够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面,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并合理地进行深度运用。
2.树立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观念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学习,与中小学及其他阶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教育应该体现广泛性、情景性、活动性和游戏性,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融入是对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在艺术领域《唐老鸭减肥》的活动中,我们不仅仅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播放,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体态的唐老鸭动画形象,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整体感知,我们还能利用多媒体构建一个有利于幼儿进行动作模仿的活动情景,使幼儿愉快的进行模仿学习。
3.整合信息化资源,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幼儿园应加强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分门别类地对幼儿园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进行梳理,使信息化资源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例如,针对语言领域的活动,我们可以把所有在语言活动中出现的主题、活动方案、技术支持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类汇总的同时,对二者融合的典型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推广。在不断收集、整合幼儿园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学前教育化,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杨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10).
[4]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
作者简介:
董婷(1988年4月-),女,山东滨州人,本科,二级教师。
李勇(1985年6月-),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游戏与课程、儿童哲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