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对话质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我园师幼对话为例

2018-12-14 07:05
幼儿100 2018年33期
关键词:师幼高质量幼儿

当今社会正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成为人们自主表达、交流沟通和寻求理解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之间相互呼应与支持的关系上,恰恰教师与儿童的平等关系及其表现,是对话教育最直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教师的对话意识和精神,与幼儿保持持续的共同思考,与幼儿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对话关系是高质量师幼对话的基本特征,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决定了师幼互动的效果和质量。在高质量的师幼对话中,教师与幼儿形成了一种平衡、生成、呼应、循环上升的教与学、接受与内化的关系,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儿童为中心”的两极论困境。幼儿从中获得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品质的整体学习与发展,教师从中获得价值观、职业幸福感、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研究高质量的师幼对话,不仅是落实《纲要》及《指南》精神的体现,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对话”“师幼对话”和“高质量的师幼对话”概念的理解

1.何为对话?

“对话”(Dialogue)一词源于古希腊的“dialogos”。根据英国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戴维·伯姆的观点,“dia”是“通过”“经过”之意,“logos”指“词”或“词的意义”。从对话主体角度,伯姆认为,对话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可以是多人的对话,也可以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从对话产生角度,金生鈜教授提出:“对话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认。”学前教育专家姜勇、庞丽娟在“对话”的解读中指出,“对话是一种师生双方互相交流自己所持有的观念、意义,通过视界共呈的方式,共同建构新的知识与经验,以达成对特定情境或问题的视界融合的过程。”结合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对话的观点,笔者认为对话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用语言进行的交流,对话双方或多方在对话中平等、真诚、互相影响,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2.何为师幼对话?

师幼对话专指发生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间的对话。从师幼对话的目的来看,是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以帮助幼儿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教学为话题,师幼共同建构意义、叙述和倾听、情感交流并达到共识的过程。

本文主要讨论的师幼对话是指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游戏中,教师和幼儿在一定情境性下叙述、倾听、共同建构新的知识与经验,相互理解、融合的有智慧的学习过程。

3.何为高质量师幼对话?

从幼儿学习角度出发,所谓高质量对话即以服务于学生内化为根本宗旨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意义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正在经历的一切。从师幼关系角度出发,师幼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狭隘语言谈话,而且还是指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指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

笔者认为高质量的师幼对话是指教师从倾听、理解、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双方在互相平等、真诚、互相影响的对话氛围中,共同建构新的知识与经验,并实现相互融合、内化、有智慧的学习。

二、我园师幼对话的基本状况分析

1.师幼对话总体分布情况。

目前,我园教师在环境创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坚持一切以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而改变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并且不断与幼儿进行有效且高质量的对话。通过观察,我们对一线教师在自然状态下师幼对话现场进行实录,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将我园师幼对话状况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以对话过程中发起者作为分析标准,即教师作为师幼对话的发起者和幼儿作为师幼对话的发起者。并根据这一划分,对我园自然状态下的师幼对话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在目前收集的41个师幼对话行为事件中,教师作为互动的施动者发起的对话25个,占师幼对话总数的60.9%;幼儿作为互动的施动者发起的对话16个,占39.1%。这一组数据说明,目前在我园自然状态下的师幼对话,教师扮演者发起对话、控制对话的角色,占据话语主动权和控制权。

以对话本身有效与否作为分析标准,我们把对话分为有效对话和无效对话,无效对话即伪对话和独白式对话,其一是指教师的对话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截然不同;其二是指教师在对话的过程只是单一传授知识的工具,过程中没有引发幼儿的思考;其三是指教师掌控对话并提出具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幼儿的回答对其自身发展毫无意义的对话。在目前收集的41个师幼对话行为事件中,有效对话27个,所占师幼对话总数的66.9%;无效对话14个,占34.1%。这一组数据说明,师幼在一日生活中自然状态下有效对话居多,但没有考虑幼儿兴趣需要、没有平等师幼关系的对话也成为制约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影响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深入。

在对27组有效师幼对话行为事件的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的对话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在解决幼儿当前问题过程中以智慧言语为主的对话;其二是在对话过程中师幼双方形成持续共同思考的高质量对话。在27个有效师幼对话行为事件中,高质量对话仅8个,且集中发生在4位骨干教师身上,占29.6%,由此可见,师幼双方共同参与、形成共同思考式的高质量师幼对话发生率较低。因此,提升我园教师的对话意识与对话观念,明晰高质量师幼对话特征势在必行。

2.我园师幼对话存在的问题。

(1)教师高控,对话缺乏民主性。

近乎高控的师幼对话,没有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使得对话缺乏平等性。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才会畅通,对话缺乏平等性就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自然状态下师幼对话之所以缺乏平等性,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深入,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知识技能居多,对话缺乏情感。

笔者观察到我园教师在对话中过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师较少注意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回应。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积极思考,还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话过程中采用多元的、开放性的对话内容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才会真正被幼儿内化,形成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3)技巧不足,对话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形式以及回答形式太过单一,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的封闭性提问较多,大多以“对不对”“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方式向幼儿发出的提问,幼儿只能被动地回答“对”“行”“是”。幼儿看似回答并无回答,教师看似提问并无提问的对话形式使整个对话显得教条、呆板,缺乏灵活性。

在回应幼儿方面,笔者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经常使用一些程序化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表扬和鼓励,空洞单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并不大。

教师在回应中,也会淡化或忽略幼儿的生成性提问或回答。笔者观察到我园教师普遍存在或多或少地忽略幼儿提问或回答的现象,大多因为教师对幼儿对话缺少好奇及兴趣,对话常常呈现出进程短、内容单一的现象。《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的突发性提问往往是他关注或感兴趣的话题,然而教师却要根据预设的计划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地进行活动,忽视活动中幼儿的实际反应,对幼儿生成性问题或与预设不一致的答案做淡化处理,丢失教育良机。

三、高质量师幼对话评价依据

基于前期研究,笔者通过分析一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师幼对话具体表现,梳理出了师幼对话评价指标,初步形成了我园高质量师幼对话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四、对教育的启示

1.为幼儿营造“能说”“多说”的对话氛围,提供宽松的对话环境。

一个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会对幼儿产生表达个人想法的巨大吸引力,激发与他人交流的驱动力。教师要逐渐从一个对话的控制者转变为对话的倾听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师幼对话过程中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教师经常在对话中,通过发问来考察幼儿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或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程度,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任务便是将幼儿引向自己所要的答案。这种控制型的对话,使幼儿失去了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放弃自身的控制权后,可以让幼儿决定对话的主题、问题,决定对话的方向;教师不是要告诉幼儿某一答案,而是在对话过程中了解幼儿,引导幼儿。

2.对话与说话不同,倾听很重要。

对话不是某一方的语言表达,而是“说者”与“听者”的共同参与。教师学习如何提高对话质量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倾听的技巧。“倾听”,不但要听儿童的声音,还要听儿童的真实想法,把儿童当时当下的兴趣和需求真正地听进去,提出有效的问题激发幼儿思考是提高对话质量的关键所在。提问也是教师继续有目的倾听的前提。教师在倾听幼儿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继续说话的欲望,以便继续获取重要的信息。如果只是一味安静地倾听,教师不及时发问或采取回应幼儿的行为,渐渐地幼儿也会失去要表达的想法,对话便难以继续展开。因此,倾听后提问是师幼对话继续的前提,也是有目的倾听的前提。

3.提高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隐性作用。

首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语言更能激发幼儿的对话兴趣。师幼对话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包括教师的启发以及教师与幼儿积极探讨的过程。“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师通过启发,能激发幼儿的对话兴趣,将幼儿引入无边的想象与思考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思考、探索,彼此作用于对方的心灵,与幼儿的认知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

其次,把握对话的时机,适时引导。当幼儿在思考或专心于自己的活动时正是他们在探索事物、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应该唐突地介入。在幼儿提出问题,请求帮助时,教师应视情况决定如何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让幼儿自己思考或直接示范。因此,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展开对话前必须衡量清楚。善于对话的教师能掌握好对话时机,并在对话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引导。

本文将提升我园幼儿教师师幼对话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调查,反映出当前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然状态下师幼对话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我园高质量师幼对话评价体系,对于师幼互动和师幼对话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儿一线的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说,目前,幼儿教育界对师幼对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工作者和幼儿教师进行探索,提升幼儿园师幼对话质量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幼儿园师幼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师幼高质量幼儿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