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观察记录是幼儿园领域教学的必修课。作为“观察者”“ 支持者”“参与者”角色身份的教师来说,观察记录就好比“教学感想”“反思笔记”“参考资料”那么重要,观察记录是传统教师与建构主义模式中的教师最本质的区别。教师通过观察,方能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教师并不是发出最多声音的人,其主要职能是“质疑信念、解疑”,观察不仅与儿童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而且为幼儿适宜发展提供计划调整的依据;观察记录能帮助教师在他们与幼儿想法之间拉近距离,达成心灵互通的默契,事半功倍。
教师观察意识目标必须明晰,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需要,组织单元主题教学和各种活动的开展,用真实的观察记录、解读论据、图表情况,来证明儿童群体已达成的学习、生活游戏实际水平,让“普遍共性”成为幼儿成长的主旋律,让“解题”成为主宰课程改造审议的核心。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把观察记录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依据,千方百计抵制给儿童无效帮忙的诱惑与冲动,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取得平衡,把工作成果转化为自己、幼儿、家长可以清晰可见的东西,使这个东西更有价值、更有成效。
我园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在集体研讨、参观学习、培训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其中幼儿个人发展档案十分关注对幼儿发展过程的评价,避免了以往只重结果的倾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个案的组建避免了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倾向,以动态、发展、全面的眼光评价幼儿。幼儿个案的组建可以说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学习、生活、智力技能、非智力因素、习惯等各方面的档案都可成为档案的某一要素,但由于此项工作面广量大,给保教老师带来了负担,但幼儿是受益者,故在教研课题的框架下必须快速、真实、全面反映幼儿成长的痕迹,为幼儿的成长增添光彩。以往由于我园幼儿的个案一直处在不尽完善、模糊不清、无个性化服务清单的状态,对个案的积累也不够全面,零散、机械,不能够较好地反映幼儿成长的经过,有时只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建构上,没有家长的参与、教师的阶段性评价也很笼统,线条不够细致。
我园教师通过学习创建手册中关于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定义、组成、材料的搜集等基础上,明确了真实意义上的幼儿个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生活、学习和一日活动的各方面的智力的、非智力的成长轨迹、一个反映,更是幼儿不断成长的写照,基本内容包括幼儿一段时间内的原始发展水平的观察记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同伴对幼儿各方面成长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积累能够反映幼儿全面情感的丰富真实的内容。
在幼儿个案的组建过程中,我园全体教职工,包括保育员在内的都有参与个案建立的权利。在此基础上,我园的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们对幼儿的观察观察记录的专项活动专项研究,到书店买书,搜集“幼儿个案”的组成,明确了幼儿观察记录内容可长可短,可以是偶发事件、突发事件、稚闻趣事的观察记录,也可是瞬间的愉快和痛苦,甚至无赖的表现,调皮、无奈、冲突也是观察观察记录的丰富素材。另外从时间段划分的话,可以是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月的长期跟踪的全面细致的专业性观察,也可以是一秒、一分、几分钟的片段表现。父母、同伴的观察与点评也可以成为观察记录的一部分。观察记录的内容广泛活泼,方法之灵活,克服了原来机械、狭窄、单一冗长、研究价值不高的倾向,使幼儿个案的组建变得鲜活起来,同时也克服了以往教师畏难的心理倾向。在组建幼儿个案的过程中,张静、朱继红老师还创造性地运用起了照相机、录音机、录相机等现代化的快捷记录方式,随时记录,之后整理与反思,既省时省力,又真实高效,不仅仅停留在用笔头记录的水平上。或者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近日,我园为幼儿个案的建档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中(3)班的耿培青老师把“幼儿成长情趣日记”作为个案的内容,更真实体现幼儿在园外活动的表现;中(1)班两位老师还把幼儿的日、周、月反馈的阶段性评价与抽测的内容作为丰富的源泉,劳动创造美。同时小(1)班陶老师对“宇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睡眠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地作出课程上的调整,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幼儿观察记录为幼儿言语活动、知识面的探究、技能的加强、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家园的共育都起到了催化剂和加速器的效用,对幼儿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观察记录是理性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桥梁。当以理论为主时,当它控制并主导教师的所作所为时,教师自己不再有省思、推理以及创造的责任,思维就会被固化,就会被理论所牵引。过度重视理论会阻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主角,同时也妨碍教师尽责检查。我园现在十分主张理论与实务工作是不可分割的,被实务工作所固化或麻木的单纯实务者都不可取。我园现在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这个理论可由我们保存的“记录”变成一个可以看见的。可以被检验,可以加以整合,可以拿来探讨的实务经验。
“记录”绝不是最后的报告,收集在档案夹里的文件不仅仅是帮助记忆、评量或建立一个档案,它应该是“一日活动计划”工作中的一部分,并且维持教育教学与孩子学习过程的对话。“记录”的一项最突出的优点是使成人和幼儿之间产生适时与明显的交互作用,提升沟通与交流的品质与成效,事实上也是一种两相受益的学习过程。在与幼儿共同学习时,教师把“记录”过程当作一个很有力的教育工具或是沟通与专业成长的辅助。“记录”本身是一种支持教育过程的手段,“记录”是一种互助学习的过程,通过“记录”留下点点滴滴,帮助我们分享幼儿学习的方式,并且保存教师专业成长中最有趣与最有进展的时刻。同时也可通过“记录”引发出新的知识点。如小班幼儿的坚持性,倾听时间的长短,观察关注的特点等新的知识或隐性知识。
观察更需谨慎和选择。观察牵涉到许多层面而不是单纯地观察现实,同时也建构、诠释或再次审视。因我们的观察一定有不周全的地方,重要的关键的点是我们留下可用的蛛丝马迹,诸如:便条、观察表、日记、录音带、相片、摄像、图像等其他描述观察的方式,这些都可以让我们观看幼儿的学习过程、建构知识的方式、方法、情绪与社会关系变化等各层面的。事实上,每个不同的观察视角都对任何线索的留下有所帮助。然而,有一点要说明补充的是,所有的观察也罢,记录也罢,呈现的只是局部的发现及主观的诠释,而且不同的记录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会使记录产生偏差,故教师必须与他人,尤其是同事,共同讨论并重新解释,反思“观察与记录”,这样专业成长才会有机会和效率!